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2014年5月2223日,"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在林州市召开。在此次研讨会上,我带领?年级学生做了一节以《永恒的美丽》为主题的观摩课。回顾这节课,我感觉收获颇丰。一、学生阅读量较大"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的语文常识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反三归一;不是分析训练,而是质从量出。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引导孩子走进真正的阅读世界,教给他们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正>回想起刚刚上完的这节课(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三个儿子》),眼前依旧是孩子朗读课文和交流想法时的画面,下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不能留恋,幸好离开是暂时的,后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好课、好书等着我和孩子。自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真的受益匪浅。"语文主题学习"的主旨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我做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结合时,我感到阅读至关重要。尤其是阅读这种配套的丛书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模式"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使用的模式为生字过关课、课文  相似文献   

4.
2013年,"语文主题学习"在林州市经过了第二次改革,我们结合学生年龄,以教材为起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桥梁,寻找方法、认真实验、加强总结,确立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五种课型。今天我要介绍的《人间真情》一课就属于我们所确立的五种课型中的第三种课型———读写结合课。【学习内容和目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迟到》《一瓶矿泉水》,推荐文章《第一次升旗》。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5.
<正>每每看到学生沉浸在"语文主题丛书"中尽情地享受阅读时,那投入的样子令人欣慰万分。的确,课堂上最美的姿态就是阅读!谈到阅读,要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说起,我是2016年9月开始践行"语文主题学习"的,当时隐隐约约觉得它的理念和方法符合我追寻的语文教育梦想。"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较早提出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海量阅读""教学目标简洁,一课一得"等理念,大胆摒弃传统语文课堂教师喋喋不休、过分解析,学生被动听讲、不为所动的旧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启迪智慧;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对农村的孩子们是福音,更是福利!——题记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除了借鉴已被同行打磨成熟的各种课型,课堂实现了"一课一得",学生练习主题作文,最吸引我的就是"语文主题学习"提倡的课内海量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3月1日,开学的第二周,我校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竞赛课伴着和煦的春风拉开了帷幕。作为参赛教师,我主讲的语文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十七课《触摸春天》和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此外我还准备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下册第三本的第一单元"生命的真谛"中的两篇文章——《打开那扇窗》和《希望无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要打造高效课堂,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加大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在提倡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依托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应运而生,并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语文课中,围绕主题开展多文本的教学,打破原来单节课单篇教学的模式,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一课一得、大量阅读、读写结合。这样的实验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改变了作文课难上、效率低的现实。阅读与习作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家",可是很多语文老师将阅读和习作教学分离,上成了独立的两种课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如果在阅读课中教师注重以文本为载体,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再从大量资料的阅读陶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阅读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爱,有时很简单》后,我确定了把"爱的故事"作为课堂主题,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每篇课文中爱的故事,懂得并学会爱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即  相似文献   

11.
正【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课前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  相似文献   

12.
<正>初识"语文主题学习",是在2014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在赤峰举办的全国第八届"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短短的几天时间,从来自山东、赤峰等几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课上,我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一、相识恨晚这项实验旨在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强调课内阅读。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关注欲,回来之后,我立即通过书籍、网络详细了解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如一股春风吹遍沂蒙大地,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推行3年多,"海量阅读""一课带多课""返三归一""单元整体推进"等观念深入教师内心。其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这项课改实验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6本,分别配合教材中的6个单元。丛书中文章篇目多,信息量大,要求在课内配合阅读,因此,如何有效使用丛书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对"语文主题学习"最深的感受学校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近两年了。这期间我们逐步探索,明确了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以及如何进行主题课堂教学。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课外阅读课内上。在刚开始进行主题实验时,我接触到海量阅读,也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是让学生课下少看其他课外书,以看丛书为主。我疑惑:这样不是抢占了原本属于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主题学习”犹如和煦的东风,吹拂着山东潍坊大地,催生着教育百花园中的蓓蕾们竞相怒放。怒放的花蕾中,不仅有孩子,还有教师、家长,他们一起在大量阅读、亲子阅读中成长着,蜕变着……。塑造一个全新的我(角色:教师)2011年9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县已开展得如火如荼。那时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每天要求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一个单元,在第二天的课前一分钟演讲时交流本单元的读书收获。由于自己没有仔细阅读《丛书》,在点评学生发言时,我有时文不对题,甚至张冠李戴,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课内大量阅读,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涵养人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合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教材单元主题的拓展和延伸,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的充足资源。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读书汇报课便承载了这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袁丽 《河南教育》2015,(1):46-47
岁月悄然逝去,不知不觉中,我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有6个年头了。6年来,我由一名普通的实验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我完成了美丽的蜕变。一、模块教学,助推成长教了12年音乐的我在2008年改教语文,并开始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10年,我承担了山东省临朐县"主题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任务,主要对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单元练习课4种课型进行教学实践。随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竞赛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曹永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听后感受颇深。虽然当时《课程标准》尚在酝酿之中,但我反复看了这节课的录像,认为该课好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之路上,我做过单元整合、主题丛书整合、文本与拓展资料整合等不同的尝试,下面我就《杨氏之子》一课来谈谈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收获。一、提炼主题确定方法《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对杨氏之子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聪慧。因此,这节课的主题确定为"感悟人物语言的智慧"。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孩子们难  相似文献   

20.
<正>读写结合课是"语文主题学习"提倡的典型课型之一。在2019年春季举行的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执教的《刷子李》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品读有关动作描写的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