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远桂 《新课程研究》2012,(11):174-175
镜头一: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议论老师家访的事,有的同学说昨天晚上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去他家家访了,有的说是语文老师去他家的……他们互相打探着,议论着,说着老师在他们家家访的情景。我心里很难过,老师怎么没来我家家访,忘记我了?我家是不是住得  相似文献   

2.
家访,这个教师的优良传统,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可是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而且每次家访,我还特意带上班里的小干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这是同学们编的顺口溜,它表达了同学们的一种心态:怕家访,怕老师告状。我家访从来不告状,因为那样似乎反映了老师的无能。相反,我的学生都希望我去家访。哪位同学进步了,改正了缺点,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等等,我会去家访,让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同我一起鼓励孩子树立信心,这样做的结果要比告状强得多。  我为什么要带上小干部一起去家访呢?这是让小干部们…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正"好新闻!"一眼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的《问计于民,江苏教育厅长"家访"》的标题,我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家访"这个词,引起我的许多回忆。我的父母终身从教,当年不时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情况。我当学生时,好多老师是父母的熟人,经常跟我父母讲我的事甚至告状,使我在学校和在家里得到的奖惩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访。可是到了我儿子求学时代,从上小学到今年研究生毕业,18年间却没有一位老师来我家作过一次家访。回想这18年中,我这个作家长的,也确实多次有过与老师坐下来谈谈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5.
小辅开心     
重演历史父亲问老师:"我儿子历史课的成绩怎样?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我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有时还不及格……"老师回答说:"你儿子么……历史正在重演。"补课老师:"这作业是你完成的嘛?"学生:"是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告诉你爸爸,明天我去家访,给他补习一下功课。"  相似文献   

6.
黄瑞 《今日教育》2013,(4):12-16
如果只就一个时间点上的个别现象来进行表象研究,结果一定得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任何教育问题都是如此,所以这个小样本调研仅是一次抛砖引玉,思考远不能停止。开学第5周了,农村中学的吴老师预计家访10个孩子的计划只实现了50%。吴老师感触地说:"有些家访好像不受欢迎,访是访了,效果不怎么样。"相对于吴老师的委屈,城区一所示范校的郭老师态度很明确:"我没时间去家访,教学任务重,学生人数多,  相似文献   

7.
正"家访"在我自己读书时经历过,那时候老师来家中觉得是那样忐忑、迷惑、兴奋又紧张……不知是个啥滋味。如今,自己要以教师身份走到我的学生家中了,同学们会怎么想呢?我满怀期待上路,经过几个回合,我收获了很多。我把我的家访心得归纳为"四招"。  相似文献   

8.
江辉 《文教资料》2008,(12):109-110,184
9年的班主任,我对家访的体会是:家访是一门艺术,是一份奉献,是沟通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桥梁.   也许有人会说,家访--无事不登三宝殿--告状.此言差矣!我认为,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那天,在温泉碰到了前几年毕业的一个男生,当年他很难"管教",我要纪律,他要抵抗。我们之间有着不少冲突。他看见我,主动过来问候,说到当年不懂事,和我顶撞惹我生气,真是对不起老师。我也特地向他道歉,因为一直以来我以为他还仇视我,我知道当年几乎对他没有办法了。又是家访又是刺激又是压制又是安抚,还是觉得很难办。大概他处于第一个叛逆期吧。想到他对我仇视的目光,我总是心寒,想着如何化解,一直想就当年的冲动向他道歉……  相似文献   

10.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1.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9日下午放学后,苏州市第三中学周斌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回家,而是改骑自行车,与学生一起边骑边聊,跟随学生去家访……今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首次推出"集中家访月"活动,苏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老师到每一名新生家中家访。截至上个月月底,全市39405名教师共家访了237616户学生家庭,其中直接登门走访的约占79.8%。  相似文献   

13.
一本书、一个爱好、一回家访、一次交流……让老师和孩子们成了知心朋友;观察孩子们喜爱的色彩,谛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欣赏并适用他们的表达方式……让老师充满了童心的自信。不信,请仔细听听老师和她的小朋友们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家访,能让老师亲眼目睹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家访,能让老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家访,能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鼓励……家访的重要性,每一位班主任都心知  相似文献   

15.
记忆中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与我的同学最怕老师家访。在我们的眼中,老师家访与老师上门告状划等号。如今事过境迁,我也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常思索:要把平凡的家访搞得更有特色,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说起家访,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张张可爱的面庞,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思绪回到那年寒假,我计划家访班上一批家住彭浦新村的同学,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再加上我对彭浦新村地区不太熟悉,所以一直没有成行。那次家访,我事先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澈的月光透过纱帘渗透进我的心田,我的心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此时,月光把我的思绪牵回到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杨老师,我都不想回家了。"小玲在下课时对我说道。我忙问:"为什么?""我觉得妈妈不爱我,问她要一元钱都不给我,别人的妈妈只要小孩要钱,说给就给……"我在旁边劝导了几句,她居然说:"妈妈都没有杨老师好。"我被她的语言惊呆了,说道:"孩子,老师再好,也比不上妈妈啊!"没想到我刚进办公室,我们班的小军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杨老师,我想和你谈谈心,可以吗?"看着面前这个平时大大咧咧此时又这么腼腆的男孩,  相似文献   

17.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8.
调皮表姐     
我的表姐是个看上去文静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但实际上她是一个调皮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她却一向不喜欢老师家访。不过,如果老师要到你家去家访,你不喜欢,那么难道他就会不去吗?当然不会的。这样,从小到大,老师还是一次次到她家去家访了。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外地调来的老师。老师问她:"到你家怎么走啊?"她知道老师要到她家去家访了,就笑嘻嘻地说:"你出校门笔直往前走,然后左拐,再笔直走,看到铁路后,沿着铁路走,走到看见  相似文献   

19.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12,(16):32-34
在学校,通常颁奖、家访、检查作业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但近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尝试让学生对老师颁奖、家访和检查作业,也获得成功,效果颇佳。学生给老师颁奖教师节这一天,班干部在教室的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了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音响播放着音乐《长大后  相似文献   

20.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