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目前,各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但也存在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够、平台建设机制不够完善和内容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应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有机融合、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机制、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思政内容建设等方面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亲和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山东教育》2020,(Z1):80-81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的传播交流方式不同,新媒体在发布主题、反馈模式以及舆论生态三方面具有新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受众为主"的互联网思维,向大学生精准推送网络思政工作内容,关注后续反馈状态,不断增强宣传效果,形成网络育人合力,积极建设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助力高校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3.
鲍玮 《滁州学院学报》2019,(3):100-102,124
新媒体环境下,“两微一端”的信息传播具有实时高效、互动便捷、资源共享、形式灵活的核心特征。依托“两微一端”打造移动高效的文化传播平台,有利于增强高校文化传播的工作实效,促进高校文化传播的建设。当前高校宣传弘扬校园文化不能拘泥于传统媒体,要依托“两微一端”探索高校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展现高校良好风貌,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认真分析,遵循"潜隐性与目的性相结合""动态性与及时性相结合""平等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等原则,寻找恰当的途径,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正逐渐演变成大学生们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高校"微平台"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参差不齐的发展状况,"微平台"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提出高校要组建"微平台"运营团队,形成微传播矩阵;打造高校微博名师,扩大高校美誉度;注重个性化定制,让高校"微平台"深入人心;重视"微平台"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等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学生就业"三微"平台,以微信、微博、微视频为主要形式,满足学生对政策宣讲、市场信息和职业指导等核心业务的需求,实现就业管理、服务、教育的功能,发挥新媒体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有系统、有特色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诞生了一支与传统青年群体、社会层面新媒体新兴青年群体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新生力量——高校新媒体新兴青年群体。该群体以高校为其现实活动范围,由校园网络红人、校园网络作家、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等五类青年组成群体结构,以思想活跃、号召力强、善于运用新媒体进行自我表达、彰显个性及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要特点,成为"微政治"参与的主力军。面临新形势,当前的统战工作不仅要向新媒体拓展,也要向新的群体、新的领域拓展,将工作重心从社会领域向高校适度前移。了解该群体构成与特征,研究其"微政治"参与的方式与特点,找准切入点、结合点与着力点,探索对该群体"微政治"良性参与引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是如此。曾经固守传统模式的校园媒体纷纷加快了媒体“新”化的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凸显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这样的要求在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强化网络育人阵地工作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结合融媒体转型的总体语境,着眼国内高校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以期探索出一条新媒体环境下可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借鉴、参照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微团课”——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团课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载体、教学效果上具有自身特定的优势。它作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身边的事例,有利于将爱国主义时政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有利于将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广大共青团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微课在新媒体时代的“位”与“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微课教学具有知识点的微空间、教学资源的微粒体、教学内容的精品化、课程传授的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使人们对微课的发展前景有了些许期待,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与反思。微课在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电子教材中"有所为",但在知识、技能、体验、适用群体、适用环境中也"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社交的兴起,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读者的信息需求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零散化等特征,微服务理念也应运而生。图书馆微服务是在微信、微博等微事物不断出现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本文在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国内图书馆服务领域时在普及程度、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等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覆盖广、反应快、互动性强,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着眼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在沟通方面的问题、新媒体在消息传播方面的特点,提出借助新媒体适应新常态,加强互动沟通等危机管控举措以传递正能量,有效消解非理性的负面因素以有序应对,从而呵护校园的和谐宁静。  相似文献   

15.
16.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机制缺失、协调不力等问题,所以,必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调动各方积极性,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和投融资体制,使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真正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教学效果,文章从感恩教育缺乏爱的仪式感、新媒体的冲击、个人成长因素、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环境建设不到位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急速发展背景下,知识的海量、多元,以及知识形成渠道、媒介的多样性,对高校图书馆平台建设发起挑战。只有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平台的建设需求得到满足,其才能在信息井喷的时代坚持好自身使命,承担起育人、传递有价值信息的媒介和平台责任,才能不辱使命,为高校办学、学风建设、学术研究、传播价值信息乃至传承文化知识提供基本途径和建设渠道。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快捷便利,也为信息管理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对高校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应对误区的分析入手,检讨了高校舆情应对策略的四个转变,即从滞后弥补转向事前预判,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从模糊粗放转向准确聚焦,从反应失当转向反应适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微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应准确把握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微变化,精准掌握微时代的运行规律。本文在具体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融入“微生活”、增强“微力量”、创新“微内容”、培育“微文化”、打造“微数据”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