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自然     
一口气把三部《黑客帝国》看完以后。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电脑病毒和机器对人类的奴役.人类沉浸在被程序设定的生活方式的满足中.这些奴隶在“母体”中被数据操控着.吃喝拉撒……而硕果仅存的真正的人类聚居在破败的地下城市“锡安”城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没有宗教,诗教可代宗教。创造诗意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对古诗词的体验,以诗意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展开丰富的想象,"悟"出独特感受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没有宗教,诗教可代宗教.创造诗意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对古诗词的体验,以诗意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展开丰富的想象,"悟"出独特感受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部分教师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地偏离理性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从而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浮躁现象——刻意、过度突显课堂的人文性:滥用激励。不加甄别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盲目追求虚假的课堂繁荣;机械组织低效的合作学习等。为此,我们必须在反思中寻求对策。努力构建真实高效、充满理性的小学本色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语文界围绕“什么是语文”举行过许多所谓高端论坛或前沿峰会,答案却莫衷一是.越是如此,越说明“什么是语文”答案的基础性、复杂性与开放性.如果不厘清语文的专业范围,确定什么是语文的“本职工作”,那么有关语文的所有争论都将是概念式的炒作.回归语文的本源,静心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才是语文教学的正道.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师生心灵融通,努力实现师生与文本情感的共振。课堂上,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相反它具有数理化所不具备的审美性和情趣性。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体尝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才是我们不断追寻和谐语文课堂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7.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要成就诗意的语文课堂,必须要靠大批的诗意语文教师的执著追求和艰辛努力。笔者认为,至少要实施以下策略:一、广泛阅读,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充满诗意、富有情感意味的课堂气氛里,探求人生的真谛,学生就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有效而巧妙地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9.
人生之美,美就美在追寻梦想而不仅是实现梦想。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的眼眸,我经常问着自己,我该给孩子们怎样的课堂?于是,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我发现:理想的课堂积极互动而又宁静致远;理想的课堂重课前预设亦重课后生成;理想的课堂扎实有效而又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拥有激情,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善于幽默,让语文课堂变得快乐轻松;诗意语文,又让语文课堂含蓄隽永;真情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用柔情温暖学生内心,用真情感动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要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美丽,就必须从教学内容的人本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化、课堂氛围的自主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师语言的魅力化等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精彩的课堂生活,让师生在真实的课堂中走向和谐,生成美丽。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简约有效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何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笔者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涸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诤睛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股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股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16.
叶桂玉 《师道》2013,(3):25-27
语文课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语文教育没有诗意,好比月下不见杨柳,园中不闻鸟鸣,就失去了本应有的风姿。语文课应是学生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气氛中经历百感交集的心灵旅行,才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所以必须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栖息的家园。一、让导语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语文教师的导入要"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的语言具有诗意,才能在学生的语言中播下诗意的种子,才能拉开诗意课堂的序幕;教师的导入语要形象优美、韵味十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部分教师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地偏离理性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从而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浮躁现象--刻意、过度突显课堂的人文性:滥用激励,不加甄别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盲目追求虚假的课堂繁荣;机械组织低效的合作学习等.为此,我们必须在反思中寻求对策,努力构建真实高效、充满理性的小学本色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诸庆 《考试周刊》2010,(48):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儿童本身,关注独特的儿童趣味性。针对语文课堂上缺失儿童趣味性的现状,文章从有声有色地朗读、有滋有味地体验、有情有趣地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坦诚童心、释放童趣、回归童真。  相似文献   

19.
阮美好 《师道》2006,(10):26-2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偏差开始暴露出来了,如“浮躁病”“多动症”“失语症”“浮肿症”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改“患病”的主要缘由是定位不准,“过度”与“失衡”,过分追求人文性的挖掘,失落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李红健 《成才之路》2013,(32):72-73
语文课堂的诗意化成为了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意美打造,对于小学生文学素质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