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谁是最棒的学生呢?我说,是小鹦鹉。小鹦鹉?就是那个学人说话的小鹦鹉吗?没错。我讲个故事吧。有个男孩在草地上跑呀,跳呀,忽然撞在一个老爷爷的身上。男孩赶忙把老爷爷扶住,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呀!谁在学男孩说话?是小鹦鹉———老爷爷手里举着个鹦鹉笼呢。可男孩马上发现了,原来这老爷爷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爷爷呢。嘻,自己的爷爷有什么好对不起的。他这么一想,高兴极了,摇摇头说:“不对不起!”可小鹦鹉还是学:“对不起,对不起!”好个小鹦鹉哩!那男孩老师教错了,可小鹦鹉学生还是学对了———把不对的去掉就对了嘛。爷爷说…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不同意见,体了学生对学习的钻研精神和对学问的严谨态度与知识的本身相比更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标。我在教学数学第五册P50练习八(二)时,到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华家离少年宫1280米少年宫离学校960米;小荣家  相似文献   

3.
老虎和狐狸从车站同乘一辆马车回家,从车站到他们家的方向相同,但距离不—样。老虎家离车站8千米,狐狸家离车站16千米。上车后,车夫说:“一共收你们24元钱。”狐狸抢先付了钱,又对老虎说: “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您应付  相似文献   

4.
一、由“实际问题”引入 ,巧妙复习铺垫师 :同学们 ,想知道张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吗 ?(想 )说说看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 :可以问老师。 (笑 )生 :可以用卷尺去量。生 :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先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能走多少米 ,然后再从学校匀速步行到张老师家 ,并用每分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 ,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师 :真会动脑筋 !现在 ,如果告诉同学们张老师每分钟能走 70米 ,并且从家步行到学校正好要用 12分钟 ,你知道我家离学校多少米吗 ?生 :知道。 70× 12 =84 0 (米 )。师 :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生 :因为这里是要求 12个 7…  相似文献   

5.
两家的距离     
<正>东东家离学校400米,明明家离学校600米。东东与明明两家相距多少米?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东东家、明明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这道题的条件是开放的,位置不确定就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解答这道题时,要全面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交流交流,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教师把问题出得太难,或者铺垫不够,学生一时找不到交流的途径,自然冷场。例如,一位教师挖空心思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结果,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样交流。其实,周长的概念是数学上的一个规定,学生只要理解这一概念就行了,教师不应为了交流而交流,误入歧途。再如,对于多位数加减的应用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已知小红家、小明家和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小红家离学校有463米,小明家离学校有218米,问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由于解题策略并不是唯…  相似文献   

7.
脏话先生说话不注意文明礼貌,一开口就脏话连篇,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说话。没有人说话,那可太难受了。脏话先生买了一只鹦鹉,想和鹦鹉说说话儿,解解闷。脏话先生对鹦鹉说:“你好,小鹦鹉。”鹦鹉说:“你好,小鹦鹉。”脏话先生告诉它:“我不是鹦鹉。”鹦鹉也说:“我不是鹦鹉。”脏话先生乐了,一乐,他的脏话就出来了:“小东西,你蛮有趣的嘛!”鹦鹉也回敬他一句:“小东西,你蛮有趣的嘛!”脏话先生一听,鹦鹉竟然骂他“小东西”,就暴跳如雷了:“你……你不是东西!”鹦鹉也扇着翅膀跳着脚:“你……你不是东西!”脏话先生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脏话先…  相似文献   

8.
<正>法国艺术家马蒂斯在1952年创作了这幅《小鹦鹉与美人鱼》。他说:“我用彩色纸剪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亨利·马蒂斯出生在20世纪的法国,身为瓷器艺术家的母亲送给年幼的他礼物个绘画工具箱。拿起画笔的马蒂斯说:“我爱上了绘画,就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为什么这么热从球场上走来一位身高二米一的篮球运动员,热得汗流浃背。路边两个小同学见了,就议论开了。甲:“你说,这位叔叔为什么这么热?”乙:“因为他个子高。”甲:“个子高为什么就热呢?”乙:“个子高离太阳近嘛。”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平均问题”的错解。此“平均问题”是: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的速度是55千米/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经常有学生把它错解为:(45 55)÷2=50(千米)。学生的这种解答结果实质是求“45”和“55”这两个速度的“平均数”,而不是求“平均速度”这一问题。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未理解“平均速度”这一概念及其解法,混淆了“平均数”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同时也存在着不能正确区分、比较相关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进行正确迁移和融会贯通;还…  相似文献   

11.
虎皮鹦鹉     
我家有一对虎皮鹦鹉,那是妈妈单位的一个老爷爷送给我的。我对虎皮鹦鹉很陌生,但是我很喜欢它们。两只小鹦鹉身穿一套青灰色的衣服,弯勾似的嘴壳,淡黄色的小脚,看上去很美丽。小鹦鹉的到来为我们家增添了欢乐。清早,爸爸把鸟笼子提到院里的金银花枝架上,小鹦鹉就“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好象在赞美清晨的美好。小鹦鹉见了我就跳上跳下,“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象要吃什么似的。这时,我就抓上一把秕谷或小米放到鹦鹉的食缸里。小鹦鹉见了,欢快地跳到食缸前飞快地吃起秕谷来。吃饱后  相似文献   

12.
蜗牛爬竿     
笑笑与小蜗牛是对好朋友。笑笑知道小蜗牛有一道技巧题算不出来,就拉来王老师替小蜗牛排忧解难。王老师把小蜗牛托在手心与它谈心:“小蜗牛,你说你有一道技巧题,是什么呀?”“王老师,你看。”小蜗牛从贝壳下面抽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根竹竿9米长,蜗牛蔓蔓信心强;白天爬上2米长,夜晚退回1米长;请你帮助算一算,几天爬到竿顶上?王老师看了看,故意把纸条递给笑笑说:“这道题不难,你帮助算算。”笑笑想了想说:“蔓蔓白天爬上去2米,晚上倒退1米,那么,一天实际爬了2-1=1(米)。竹竿全长9米,一天爬1米,9天爬9米,对吗?”王老师说:“笑笑算的表面看…  相似文献   

13.
看到小猴在数学上有长进,小猴爸爸决定考考孩子,于是出了这样一道题:“王老师从家骑车用0.25小时(车速15千米/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5千米,用0.8小时能到吗?”  相似文献   

14.
百花园     
乐极生悲期末考试结束了,佳佳从学校回到家里就大声喊道:“妈妈我考试得了100分!”“宝贝!”妈妈高兴地把孩子搂在怀里,“是哪一门功课得了100分?”“是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还有政治一共五门。”佳佳低着头,声音低低地说。不打自招小彼得的家非常有钱。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对他说:“到了学校,千万别讲咱们家有钱!”  相似文献   

15.
[病例]小马虎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家离市场520米,当他们从家里走出120米时,妈妈发现没带钱,所以又回家去取钱。妈妈去市场一共走了多少米?[病症]小马虎说:妈妈来回走了3个120米,一共是120+120+120=360(米),再加上520  相似文献   

16.
鹦鹉出逃记     
一天,晚饭后,妈妈到房间去休息,可一走进房间,妈妈就大声尖叫起来:“呀,不好了,爽爽(它是我养的一只小鹦鹉)逃走了!谁来捉呀?”我和爸爸听到后便立刻冲了进去,只见小鹦鹉爽爽紧紧地趴在笼子外面,它和笼子里的美美(美美是我养的另一只小鹦鹉)都惊慌失措地看着我们。爸爸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抓吧,快关门,关窗,关灯!”  相似文献   

17.
在乡下,非统考科目通称“豆芽科”。此学期学校安排我上初中一年级地理。新来乍到,入乡随俗,这是新课程,当然得用新方法。该上“地图”一节了,我把学生带出了教室:画出家到学校的线路图或学校的平面图。“纸这么小,家离学校那么远,怎么画?”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可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捉鹦鹉     
一只小鹦鹉飞到我家阳台上,和我家养的两只黄鹦鹉唧唧喳喳地说话。我把鹦鹉最喜欢的食物放在窗台上。小鹦鹉左瞧瞧,右看看,一会儿就低头吃起来。这时,爸爸悄悄走过来,一伸手,抓住了小鹦鹉。他将鸟笼门打开,准备将小鹦鹉放进去。小鹦鹉忽然猛烈地拍打着翅膀,从爸爸手里溜走了。这下可热闹了,笼子里的两只黄鹦鹉趁机溜了出来,在家里到处飞。我们撒食物,想抓住鹦鹉。可只要我们一靠近,它们就飞开了。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拿着罩电视机的布,悄悄靠近它们,突然张开“天罗地网”,将它们全罩住了。(指导老师:舒畅)捉鹦鹉$湖南省衡阳市成章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9.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出示例题:把45米的铁丝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师:同学们会列式吗?生:会,“45÷2”。师: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是老师相信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定能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生1:45÷2=25 (米),因为把4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度,可以用除法计算。师:那为什么结果是25呢?生1:因为45里面有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也就是25。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45×12=25(米),因为这题把“45米”看作单位“1”的量,求每段长度就是求45米的12…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的教学,在肩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兄妹二人同时由家去学校。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按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学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分析:从题目中的条件看,共有两个“差”,一个是哥哥和妹妹行走速度的差(90-60),另一个是哥哥与妹妹行走路程的差(180×2)。如下图:相遇180米学校哥哥每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