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教育社会学研究者倾向于从社会学的视角单向度地定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造成了人们对于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片面认识,阻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确定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不能忽视从教育到社会的向度,应该将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纳入到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体系之中。本文从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理论创新的角度来论证这一观点,认为可将教育社会学定义为通过对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社会问题的研究来探索教育良性运、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条件和机制,以达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教育社会学研究者倾向于从社会学的视角单向度地定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造成了人们对于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片面认识,阻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确定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不能忽视从教育到社会的向度,应该将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纳入到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体系之中。本文从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理论创新的角度来论证这一观点,认为可将教育社会学定义为通过对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社会问题的研究来探索教育良性运、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条件和机制,以达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上发表董泽芳、黄学文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新论》一文。文中从三个层面上揭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在认识化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培养人为主旨的教育现象也越来越显示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感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来发现学校教育中的情感现象与问题,阐释学校教育中的情感与宏观、中观和微观社会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找寻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解决的社会策略.其研究内容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探讨.教育情感社会学拓展了教育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空间,凸显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教学问题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指导方针的确立、学科性质的选择、研究层面的贯通。这三个基本问题不解决,我国教育社会学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总体上的高效、有深度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应确立“建设适合于中国的教育社会学”的指导方针,选择“基于现实、揭示事实、通向实践”的学科性质,贯通宏观、中观及微观研究层面。  相似文献   

6.
2021年我国启动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开展面向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社会实验是其重点部署内容之一,以期超前研判智能教育的发展规律与风险挑战。围绕如何正确认识与科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于技术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传统实验、教育准实验、教育社会实验的异同,阐释了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核心内涵,论述了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等理论基础,通过剖析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路径与理论,认为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的实践进路包括:微观层面应重点研究人机复合体认知、人机协同等场景中技术对个体适应性的影响;中观层面应重点研究智能学习环境、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智能学习测评等场景对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宏观层面应重点研究资源配置、数字治理、教育公平等场景对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影响,从而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学"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育社会学的认知从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开始,继而转变成对"教育与社会学"关系的认知,最后才到达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层面。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开启了国人对"教育与社会学"的认知,廖泰初的《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揭示了民国时期学人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的深入程度。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的性质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在社会发展层面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的规律;在教育事业发展层面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辩证关系的规律;在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层面上,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诸环节的规律。职业教育的各个规律不是孤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依一定的机制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规律体系,正是这个规律体系影响并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育研究核心问题的探讨,采用文献分析法,综述了互动本体的研究、互动水平的研究、互动模式的研究以及互动质量的研究等四个不同研究侧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信息化教育研究中互动关系研究的进展、原理及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关系变化,首先是师生和生生的人的关系的变化,因而互动关系是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2)互动关系研究涉及到信息化教育中的复杂教育现象和规律,因而应采用多层次、多方位和多指标的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互动关系,在研究方法上要有所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与教育政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高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在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之间本质上是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文章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首先对教育科学与社会政策的关联性进行考察,随后分析了社会因素对研究成果选择的影响,最后从机制建设层面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政策制定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组织发展的同质化现象给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及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基于制度视角,运用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从强迫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三个层面探讨了大学发展同质化的成因.面对大学发展同质化现象,应尽快构建起由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者利益主体组成的相互监督与制约的互动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组织走出同质化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认为社会由互动的个体构成,对于社会现象解释也只能从互动中寻找。因此这一理论对教育和社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对师生互动产生的启发。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情境知识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动;为知识社会学开展丰富的经验研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教育社会学按照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而将其理论体系总体上划分为三大块:社会传递理论、社会改造理论、解释论。社会传递理论着眼于文化的传递和复制,研究教育如何在文化复制的过程中发挥其社会功能,功能论、冲突论等属于此体系:解释论关注行动者在人际互动中的社会意义,强调微观层面上的描述性的、非量化研究,它是沟通传递理论与改造理论的桥梁;社会改造论则注目于对现行社会和文  相似文献   

14.
教育规律就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现象内部的各要素之间、各种关系之间的可重复的、普遍性的联系.教育规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联系起来归纳得出的"因果律"的普遍教育规律;另一类是"单层面"实证归纳性的"重现律"的统计性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科学化遭遇诸多困境:教育研究对象受价值的干扰;教育现象中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具有多样性;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个体性;教育研究所获得的"教育规律"具有局限性.教育规律科学化只能寻找替代性选择,如:通过提升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获取高质量的统计性结论;利用元研究总结"近似性"的普遍性教育规律;加强统计性结论的元分析;归纳近似性的统计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职业教育的性质、规律和规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其教育教学固有属性和在社会与个体发展中的固有属性的统一.职业教育的性质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在社会发展层面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的规律;在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层面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辩证关系的规律;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自身发展层面上,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诸环节的规律.职业教育的各个规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依一定的机制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规律体系,正是这个规律体系影响并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曰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解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亦可对"教育万能/无用论"过度教育论"(文凭贬值论)"学校教育消亡论"等论说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关系反映着教育的社会学现象,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社会活动,也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微观层面。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是师生互动,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导致了师生互动在对象、内容、时空和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客观上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互动的课堂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是社会公正的反映,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过程机会均等和受教结果机会均等三个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通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