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西方翻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活动和西方世界对《圣经》的翻译历程分别体现了中西方对翻译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中西方宗教翻译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的同时,也对二者的翻译理论进行了大致的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中西方翻译传统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也充满着佛教和道教文化意识及其有关的语汇。对这些宗教词语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处理,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而且也关系到其译作的成败。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视角就《红楼梦》两译本宗教文化翻译策略及其宗教渊源进行阐释与解读,可看出,《红楼梦》英译本对宗教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反映了译者在其所属元文本影响下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取向和翻译观,从而使其译作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著名的神学家、重要的宗教改革家和伟大的《圣经》翻译家。他率先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德语《圣经》,使《圣经》为普通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在翻译进程中他始终坚持注重意译的翻译原则。他的翻译不仅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统一了德国的语言,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为翻译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在宗教、社会、历史、语言以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明以其自身的特殊方式不断地在历史时间中获得发展和延伸:异质文明的融合、区域文明的交往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延续,使其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并影响着近代民族国家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本次论坛以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组文章,展示出英国文明以不同方式吸纳与创新并获得前进力量的显著特征:刘晓倩、于文杰的《阅读与创新: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集体记忆——以托马斯·贝克特之死为案例》,以集体记忆理论探索历史意义在历史时间中的演绎与延伸;陆一歌、陈磊的《英国文明进程中的法国因素考略》,讨论异域文明之间的交往对于民族国家文明成长与进步的推动力;蒋俊俊的《交往与创新:西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以英国巴纳德·里奇陶艺为案例》,研究现代社会国际交往对区域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确立民族国家及其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张建辉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英格兰早期王国的建立》挖掘异质文明融合对早期民族国家形成带来的强大生命力。在多彩、平等和包容的世界文明面前,研究英国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及其源泉,有助于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明以其自身的特殊方式不断地在历史时间中获得发展和延伸:异质文明的融合、区域文明的交往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延续,使其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并影响着近代民族国家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本次论坛以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组文章,展示出英国文明以不同方式吸纳与创新并获得前进力量的显著特征:刘晓倩、于文杰的《阅读与创新: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集体记忆——以托马斯·贝克特之死为案例》,以集体记忆理论探索历史意义在历史时间中的演绎与延伸;陆一歌、陈磊的《英国文明进程中的法国因素考略》,讨论异域文明之间的交往对于民族国家文明成长与进步的推动力;蒋俊俊的《交往与创新:西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以英国巴纳德·里奇陶艺为案例》,研究现代社会国际交往对区域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确立民族国家及其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张建辉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英格兰早期王国的建立》挖掘异质文明融合对早期民族国家形成带来的强大生命力。在多彩、平等和包容的世界文明面前,研究英国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及其源泉,有助于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明以其自身的特殊方式不断地在历史时间中获得发展和延伸:异质文明的融合、区域文明的交往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延续,使其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并影响着近代民族国家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本次论坛以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组文章,展示出英国文明以不同方式吸纳与创新并获得前进力量的显著特征:刘晓倩、于文杰的《阅读与创新: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集体记忆——以托马斯·贝克特之死为案例》,以集体记忆理论探索历史意义在历史时间中的演绎与延伸;陆一歌、陈磊的《英国文明进程中的法国因素考略》,讨论异域文明之间的交往对于民族国家文明成长与进步的推动力;蒋俊俊的《交往与创新:西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以英国巴纳德·里奇陶艺为案例》,研究现代社会国际交往对区域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确立民族国家及其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张建辉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英格兰早期王国的建立》挖掘异质文明融合对早期民族国家形成带来的强大生命力。在多彩、平等和包容的世界文明面前,研究英国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及其源泉,有助于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英国文明以其自身的特殊方式不断地在历史时间中获得发展和延伸:异质文明的融合、区域文明的交往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延续,使其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并影响着近代民族国家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本次论坛以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组文章,展示出英国文明以不同方式吸纳与创新并获得前进力量的显著特征:刘晓倩、于文杰的《阅读与创新:视觉文化语境中的集体记忆——以托马斯·贝克特之死为案例》,以集体记忆理论探索历史意义在历史时间中的演绎与延伸;陆一歌、陈磊的《英国文明进程中的法国因素考略》,讨论异域文明之间的交往对于民族国家文明成长与进步的推动力;蒋俊俊的《交往与创新:西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以英国巴纳德·里奇陶艺为案例》,研究现代社会国际交往对区域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确立民族国家及其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张建辉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与英格兰早期王国的建立》挖掘异质文明融合对早期民族国家形成带来的强大生命力。在多彩、平等和包容的世界文明面前,研究英国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及其源泉,有助于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垚先生在《世界文明史·导言》中说:“文明史只是重构历史的一种方式,是以文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的要求,可以说是体现了文明史的精髓。因而,“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许利芹 《英语广场》2018,(10):26-28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是现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我国,关于《哈利·波特》的译文版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出现了诸多版本的《哈利·波特》翻译。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学作品的内涵,我国的儿童也能够借助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来了解外国的儿童世界,感知外国儿童的乐趣。本文将就《哈利·波特》的翻译内容来深入剖析现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有力地推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佛经翻译活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论语》翻译中的文化利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西方哲学和宗教文化概念代替中国思想;二是从中国经典中寻找《圣经》的痕迹;三是利用翻译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论语》翻译中的文化利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也要反对那种抛弃原文精神实质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信仰与现实、民族与正义、传统与现代等三个方面,对柯达伊《小弥撒曲》(Missa Brevis)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柯达伊借助弥撒曲体裁及其音乐语言所具有的宗教文化意义,表达了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富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在面对现实的苦难和国家政权的非正义行为之时,内心的痛苦与愤恨,忏悔与祈祷。其音乐创作善于吸收和借鉴多元文化资源,在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重视民族性却又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作品对我国当代音乐发展也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在很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宗教对语言的影响往往更为明显地体现在词汇和成语方面。饿汉民族宗教观的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并影响着翻译的等值。本文较为系统地对比了来源于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的俄汉词语,并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翻译宗教词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深度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对目标语读者理解原文历史文化信息、欣赏原文思想内容及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Lost Horizon中译本《消失的地平线》为例,简要概括了"深度翻译"的功能,指出"深度翻译"也应有限度,并可借助"隐性深度翻译"来解决注释过多过长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太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全球化时代,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太湖流域,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太湖文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理应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作出贡献。为此,太湖文化应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精粹,在重塑中华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及其核心价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也开始为世界所认识和接受。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作者与译者的共同努力。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理论在译者处理不同文化的语言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三体》一书中包括大量的文化、历史因素,极具中国特色,这于译者而言无疑是翻译的一大难关。而译者刘宇昆能够突破文化障碍,灵活处理,这在翻译领域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本册主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关于“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的规定是: “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宗教观为基调,论述了其概念、历史、影响及发展的情况,说明该理论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当教条,要有辩证法的思想:既要认识到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母体但其含有不少神秘成分,也要认识到宗教有悠久历史且对世界文明起过重要作用,但其对社会有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构原作的历史文化语境是阿瑟·韦利的《道德经》译本的一个突出特点。韦利以追求文本原初意义为目标,从社会信仰、社会状态、心灵修养和核心概念等方面重构了《道德经》所处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他为译本构建了历时和共时文化网络,凸显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内部视角,具有典型的深度翻译特征;但同时因为译者受自身社会历史语境的制约,其语境重构中也存在着错乱和拼贴现象。除去这些不足,其历史文化语境重构的路径和方法,对翻译研究及"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均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