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识字教育不是小问题,值得作大文章。我国自古就秉承着“读书必先识字”的理念,识字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尤其在“以识字教育为重点”的小学低段更是如此。目前,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  相似文献   

2.
小语新体系形成至今整整10年。这10年中,我们北关人从未停止过研究、探索、实践。10年来,我们对小语新体系又进行了更深入、更科学的研究,绘制了教学改革的新蓝图:集中识字科学化一大量阅读自能化一分步习作交际化一实践活动开放化一教学策略多维化。这一全新的发展,将我校的“集中识字”教学法推向更高的层次、更新的境界,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姜虹 《辽宁教育》2013,(4):34-36
识字是语文教育的起点,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百年来我国识字教学改革的历程入手,试图以史为鉴,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从而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小学集中识字教学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田本娜教授曾经说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的启蒙,必须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最佳方法是集中识字。”张志公先生曾做过非常明确的分析,他说:“不集中识字而过早地教儿童读书,其结果是识字教育和知识、思想教育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5.
张田若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专家、集中识字教学流派的集大成者,至今已从事语文教育和教科书编辑工作60余年。他的识字教学思想吸收传统汉字集中识字经验和建国初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的扫盲经验,以辽宁省黑山县集中识字经验为主,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影响深远;识字教学思想无疑是其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思想,研究其语文教科书识字教学思想的精髓,以期对当下语文教科书编辑和识字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入学儿童用什么方法识字最有效,一直是语文教学界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开展的集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等多项实验,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学龄前儿童受教育年限和力度不断加大。2000年以后,我们连续3年对学龄前儿童的识字量进行测试,发现儿童学龄前的识字量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历史 ,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汉字的学习 ,汉字的教学便自然成了中国蒙学教育的起点。从《史籀篇》到当代小学语文课本 ,其间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近十年来 ,我国召开的全国性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就有三次 ,识字方法也从五六十年代的“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发展至现在的 30余种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 :1.基本上解决了汉字难学问题 ;2 .构建了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 ;3.发展了“识字和阅读与作文基础”的理论 ;4 .体现了汉字教学的现代性。但在汉字教学和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要进一步研究字种、字量、字序和汉字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从周代至清代末期,汉语识字教学的发展轨迹和教材演变情况,指出了主要的经验和缺陷;勾画出了从20世纪初期至今,汉语识字教学的螺旋式演化过程;分析了分散识字的弊端,介绍了60年代以来多种集中识字实验的思路及经验,并联系日本有关专家的论述和实验成果,对90年代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存在的矛盾加以揭示,提出了今后汉语识字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炳人识字法”是将国家颁布的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420个非常用字,不重复地编成七言句式的口诀。“炳人识字法”在语文教学识字中可使3至6岁的儿童,每天用半小时,10个月内即可轻松地掌握2940个汉字,远远超过了小学生6年级应识2000多字的识字量。“炳人识字法”是对我国传统的“集中识字”的继承和创新,在汉语语文的教育上有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幼儿语言发展对于听觉过分依赖,视觉影响不足;幼儿园教育人员普遍重视口语锻炼而忽视视觉锻炼,幼儿缺少利用文字进行信息刺激的机会。幼儿可以识字,但不要求写字;可以关注,但不过分拔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探讨幼儿园识字教育的益处,幼儿识字兴趣培养,幼儿识字环境创建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苏教版的低段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两个单独的集中识字单元,对汉字进行归类编排,集中学习,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增加识字量,但集中识字也有弱点:与阅读分开,孤立地教生字,就像一碗千千的白米饭,学生往往“就字论字”,很难吃得有滋味,也影响了书面语言的发展。如何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识字上也得到提高呢?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有效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科学化识字教学为识字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文章结合教学实例,运用汉字科学化识字教学策略,优化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课堂更加有趣味性、辨析性和探索性。  相似文献   

13.
刘曼华 《小学语文》2010,(10):14-15
北京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实验是从1960年开始的,至今已经50年了。50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运用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抓住儿童认识汉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实验、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景山学校的识字教学体系:在小学一、二年级,采用“分批集中识字与汉字回归语境相结合”的办法将识字与阅读相对集中、交互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施茂枝 《小学语文》2011,(10):20-23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致力于探索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改革。最近,该学院针对语文学科,探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同时带动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拓展的研训模式,培养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2011年,该学院组织了首次集中研修,本次研修的问题围绕识字教学展开,分案例研讨、学术沙龙、专家讲座三个步骤实施。案例研讨阶段,就识字教学中滥讲字理的现象及其他识字教学方法,提出了什么是科学识字教学方法、如何合理利用字理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等问题,引导参训教师尝试自己解决;接着通过学术沙龙,让参训教师各抒己见、进行观点的碰撞;再通过专家讲座,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参训教师将学习收获撰写成文章。以下四篇文章,为本次研修成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5,(11):32-34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字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基石.由于汉字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掌握,因此,识字数量和速度并不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识字教学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汉字体系特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以达到学生终身能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汉字识字教学改革搞得红红火火,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总体状况还不太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正确对待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避免走弯路,走错路。本文重点对一百年来我国识字教学改革的状况作一简要回顾,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一、识字教学改革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准备 国家的改革开放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春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者们又把目光重新聚集到了识字教学上。一方面是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方面的改革已经有了相当丰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就全国范围来说,识字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广大改革者十几年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识字教学的花坛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生动局面。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等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注音识字、部件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办法方兴未艾,固化这些方法的教材和推广这些方法的培训班纷纷出现。其结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过去所说的识字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耿永坤 《考试周刊》2010,(38):46-47
汉字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我国对外汉字教学虽然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但与我国小学识字教育相比,总结出的经验和成果相对较少。本文对小学识字教学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两种教学进行对比,以期对外汉字教学能有效地利用小学识字教学的经验成果,进而发展对外汉字教学并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字族文识字教学法”的特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宛士奇继“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创立之后,“字族文识字法”问世了。它是四川省井研县教育局的同志经过30多年艰苦探索而获得成功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字族文”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