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基础教育正迈上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把学科素养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这既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深度学习,是瑞典学者菲尔伦斯·马顿和罗杰·赛尔杰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语文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倡导深度教学,防止教学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语文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而要重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课堂结构,而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 ,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人的素质、素养的养成上 ,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要做到这一点 ,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 ,必须坚持“阅读经典名著 ,才能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的主要课程语文学科兼具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作,在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内,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如何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等方面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立足理念、丰富方法、重视课外阅读,以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6.
盲校语文课程资源单一;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缺乏;语文教科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离,建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现实呼唤。由此,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出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理念和设计思路,建构了盲校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这些年来,该研究给学生和教师成长带来了有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也必须跳出传统的课程思维,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利用高职语文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的思政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的双重功效。本文针对当下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模式、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等方面探索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建良 《阅读》2014,(8):12-13
<正>《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紧扣语文教学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滩磅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设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奠定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开发我们身边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实现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听讲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最基本的两项活动就是对教材文本的诵读和探究.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经验,但在现代语文教育的百年变革中被证明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才开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对它的强调却是由来已久,它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是高水平阅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两者的协调统一。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教学的语文教育大家首推叶圣陶。叶圣陶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大家凭借自身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研究,多次反复强调语文学科的首要属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相似文献   

12.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强调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这个双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代教学理论同样也肯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对这种师生关系,即新的学生观要求的体现。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把自主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值得我们深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探求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从认识语文的含义入手.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它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作为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为己任的语文课程具有多种特征,而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互相排斥,也不是各自独立地处于"并重"的地位,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有效防止语文教育中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错误,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末,审美教育以"基本理念"的形式进入语文课程标准,但审美教育感性、愉悦和独创的特点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却无奈地遭遇尴尬。本文力图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策略的角度进行探讨,让审美教育达到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关注的是语文的本性,人文性关注的是语文的特性。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教学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失却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学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小学语文素养导向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的阐述,梳理当前我国跨学科学习现状,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跨学科学习依据“基于学科本体,跨学科养成核心素养”“围绕跨学科主题,制定表现性任务”“组织表现性评价,检验跨学科学习成效”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以期为教师组织跨学科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语文学习任务群”定位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则定位在“课程理念”。文章采用比较研究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语文学习任务群”进入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顶层的理念,具有统摄指导性、综合性、实践性、场域性、整合性、逻辑性、动态灵活性;它反映了对语文课程认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升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层次和地位,为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抓手,未来可能会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建设是高职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现行教材中无论是沿用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还是新编的高职高专语文教材都存在种种问题与不足。只有首先明确编写教材的基本理念,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主体的和谐发展观、实践教育观、多元文化观和大语文观,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核心、一个基点、三大模块、四个维度”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需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增强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需要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语文的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