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引与暗引     
引用,辞格之一。它有明引与暗引之分。明引就是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引文末尾的点号要保留在引号内,这个点号是属于引文的。暗引就是把引文融入作者的文句之中,使之成为作者文句的一部分,这时,引文末尾的点号去掉不要。  相似文献   

2.
从修辞的角度说,用典是引用的一种,暗引典故叫用典,如果明引一大段“典故”,一般叫引用而不叫用典。《汉语大词典》释为:“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前者叫事典,后者叫语典。  相似文献   

3.
引用是有意借用现成的话(语录、诗文摘句、格言、成语、谚语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写事物,说明观点或驳斥别人的观点的修辞方式。研究者已经从不同角度把引用分为许多小类:从是否注明出处分为“明引”和“暗引”;从看法与引文是否一致分为“正用”“反  相似文献   

4.
引用典故是古诗文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分为明引和暗引。对于明引,人门容易看出来。而暗引是剪截古事古语,甚至是只融化为一个词或词组,这就易使人们误解文意。文章指出了《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三册》翻译不当或错误的地方十二处,提醒读者准确理解典故和古诗文。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战斗性、表现力、说服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作者常引用史实、资料、诗词、名言、谚语、俗语、典故、故事、神话、传说、歇后语等。非引用的文字叫“正文”,而引用的文字叫“引语”。已说明出处来源的叫“明引”,未说明出处来源的叫“暗引”。在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中,“引语”见有近二十处。兹择十处,作些浅释,以供教师们备课参阅。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引用与仿拟是广告英语常用的两类修辞格;并对明引与暗引、引用与仿拟类辞格作了细致的分类与比较.指出在广告英语中暗引更为常见、引用与仿拟类而不同,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第一次尝试细分引用为八类:正引、反引、明引、暗引、单引、复引、真引、假引,且所采例证仅限英语广告。在文章的末尾,简要论述了如何在广告翻译中运用引用。  相似文献   

8.
课文《凡卡》中引了凡卡给爷爷写的信 ,有一处连续引了三个自然段。其中第三个自然段开头用前引号 ,最后用后引号 ,第一、第二自然段都是只在开头用了前引号。这里为何只用前引号呢?我们都知道 ,用引号 ,是为了标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但是 ,如果引用的内容包含两个甚至更多一些自然段 ,而且这些自然段是前后连续的 ,那么就只需要在这些段落的每一段的开头用前引号 ,在最后一段末了用后引号 ,而其他各段的末了都不用后引号。这样的用与不用后引号的做法 ,是十分合理的。如果每一段末尾都用上后引号 ,那就表现不出这些段落之间的紧密关系。如…  相似文献   

9.
易芸 《西藏教育》2008,(6):18-18
古诗词用典故常见的有两种方式:明引和暗引。明引是对典实作出较为明显的概括或引述,即使有所改造,但并不晦涩,读者一看就能明白,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暗用,即引用时不露出典故的痕迹,所述之事与典实相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句中的“谢公屐”、“天鸡”两典故皆与其所虚构之想象相合。  相似文献   

10.
杨同秀 《现代语文》2006,(3):101-101
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引用,它既不是撷取主要意思,书面上却不加引号的"暗引",也不同于那种直录式的"明引".其特征有二:1.引用的文字融于篇章之中,上下浑然天成,无斧凿之痕;2.明引此言,暗取彼言之意,极具含蓄美.如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中,"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其中"大江"即是明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大江",暗取全词"借遥想古代英雄表现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之意.由此可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唱罢渴望为国家建立伟大事业的悲壮之歌,满怀激情前往日本深入、细密地研究各种科学来拯救祖国危亡.这足见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种特殊的引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典故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经常用典,鲜明生动的形象性,精深不露的含蓄性,字数严格的规定性,决定了诗词用典的频繁性。从用典的方式上看,引用典故有明引和暗引;从用典的性质上看,引用典故分用事和用辞。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事也可以引入诗词中成为新的“典故”。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文言典故?古代诗文等文言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及短语。追根溯源,典都来自旧有的典籍。用典,就是用典故说事,以较少的词语或短语引举特指某一古事,或者用古语以表达更多的今意。一.明用与暗用所谓明用,是指不但照录原文,而且还指明出处,用典故效果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所说的意思。例如:(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相似文献   

13.
问:引号用来表示文章中引用的部分。除了在文章中引用别人或别的文章中的语名须加用引号之外,引号还有哪些用法? 答:前面已经说过,引号是用来表示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的一种标号。引号有时是使用在引用别人的(如果是人物对话,也包括引用自己的)语句的前后,有时是使用在引用别的文章的语句的前后。引用不同的人的语句或不同文章的语句,如果不是连续引用,都应该分别加用引号,以便把引用的语句跟本文的其它语句明确地区别开来。引号的这种用法是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4.
引用语和成语之间有交接关系和交叉现象。交接关系,指的是引用语在被人们反复引用过程中,经不断锤炼,最终具有凝固的语形和特定的含义,发展为成语。这时引用语和成语之间所体现的一种交融和接替关系。因此,引用语的发展是成语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交叉现象,指的是人们在标明引用成语时,使成语同时兼作引用语,使成语和引用语之间所出现的交叉和重合现象。它是引用语中引用成语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开场语中引用辞格的运用具有一定特点。与书面引用辞格相比,节目中的引用更多使用引语、明引、单引。引语来源多为文学作品,明引出现的前后话语形式较为固定,复引的使用形成了多种辞格的套用。引用辞格的运用增加了节目说理的权威性和文学性,提高了节目信息的传递效果,同时也与节目"庄重"的风格相呼应。  相似文献   

16.
在话语中插入熟语或名言警句,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引用从源头来说,是一种口传文化。引用语是一种权力话语,引用语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时,常需要引用一些语句。直接引用,也叫明引,是引用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引用原文,并要求引用者用引号或者用提行的格式把原文标出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中所做的: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象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林海》。作者为了突出大兴安岭山势的“温柔”,用了“云横秦岭”来作比较。对“云横秦岭”作者是用了引号的,但课文没有注释引文的出处,参考书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四册《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诗中.流沙河暗引了宋代姜夔《齐天乐·蟋蟀》中的“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句。课本只对“呼灯篱落”一语作了出处的简注,句意作何解,需寻波探源,作进一步查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