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所以,要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
3.
1.创设情境,在朗读中积累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抓语言,引导有感情读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感受力,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看到了似万朵芙蓉、银涛似海、帷幕轻纱的云海。 相似文献
4.
郑喜梅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9):32-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也就是说:欲畅吐,必先海吞。海吞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会巧吞,进而会吞,直至善吞,养成语言积累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读中积累、背中积累、学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几点体会。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头戏。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是人的教育,有着生命的灵动。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作文的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其教学要求也随之而改变:要求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想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是感情的交融。一堂好课,应该是生活的再现,是生命的灵动,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面对课堂的新变化,新理念,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积累语言的过程;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倾吐积累的过程.可见,阅读——积累——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因果链:阅读是积累的基础,积累是作文的前提.阅读是作文最基础的环节,但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都离不开积累,所以,积累是阅读和作文之间的连接点.事实证明,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衡量其作文水平的重要条件.语言贫乏,表达自然困难,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5,(3)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头戏。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是人的教育,有着生命的灵动。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作文的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其教学要求也随之而改变:要求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想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是感情的交融。一堂好课,应该是生活的再现,是生命的灵动,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面对课堂的新变化,新理念,我也有了新的认识。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变成了语文课文的分解工具,拿到一篇课文,要么是分 相似文献
10.
11.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等内容.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那么,中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积累,才能让语言落地生根呢?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在语言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呢?一、朗读首先,朗读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理解开始的,只有准确深刻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积累的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优美的文学语言体现着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它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而各种要素在表情达意中又分成作用上的不同层面对语言的鉴赏,也应从这些不同层面上去把握。诸如语言、词汇、句式以及辞格等。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鉴赏词汇的丰富美、句式的变化美、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应该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己任,教师要努力并善于发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素,凭借课文培养孩子的语感。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学习理解这些语文知识和方法策略,也必须以一定的读写经验为基础,经验积累越多越丰富,对这些知识和方法策略理解越深、越正确。积累语文经验,必须靠大量的读写实践,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去感悟,领悟那些读写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优的文章,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语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呼之即出。 相似文献
17.
黄东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23,(11):32-34
语文阅读教学归根结底必须以语言为本,这是语文的本性造就的,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之路。语文阅读教学着力于学生语言的“内功”,从语言文字出发,最后再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思路,为语文教学找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优美的文学语言体现着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它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而各种要素在表情达意中又分成作用上的不同层面对语言的鉴赏,也应从这些不同层面上去把握。诸如语言、词汇、句式以及辞格等。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鉴赏词汇的丰富美、句式的变化美、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