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这个题目,其实也可以换作“买书二十年”。因为我所读的书差不多都是自己先买了来的。先父本来富有藏书,1966年夏天都被抄去烧掉了,所以我真正的读书生涯要从十二年之后开始有书卖时才开始。记得最早的一次是在大学里,有书店送书来卖,学生(或许还有老师)在食堂前面的空场上排队购买。我买的是《鲁滨孙飘流记》、《易卜生戏剧四种》和《安娜·卡列尼娜》等,现在还在书柜里好好放着,大都是用原来的大三十二开版印成小三十二开本,所以天地特窄,推想乃是一时印量太大、纸张供应不及的缘故。这也是后来难得再见的景象,适与所谓“…  相似文献   

3.
1957年,我20岁那年的春天,我在北京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访华报道,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事接待,毛、刘、周、朱等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与其事。是年秋天,我在上海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毛泽东主席的在沪活动。这两件事,对一个青年记者来说,可算是殊荣了。可年底,“反党”的厄运却降临到我头上。直到1979年初才得以改正。其间我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而我对党和人民的信念,对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5.
20年前的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那时我已48岁,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活20年.如今眼看着伟大祖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在重新深刻认识这一光辉的历程,做为迎接下一个新世纪的思想准备.这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个人能为此做点什么呢?我想最实际的莫过于谈一谈自己这20年是如何度过的,因为可以以小见大,即从一名普通知识份子的经历中,看出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泽及草木的.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建设》伴我二十年,成为我工作学习、理论研究和档案业务写作的良师益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国档案战线经恢复整顿,各地加大了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档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作为某陆军学校第一任档案助理员,迷迷糊糊地走上了这个岗位。当时我对档案两字相当陌生,对档案业务一窍不通,如何开展工作难住了我。恰巧此时《档案与建设》创刊了,第一次拿到《档案与建设》,她就深深吸引了我,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从此我一期不拉地期期拜读。凭借《档案与建设》的指导,我对档案工…  相似文献   

7.
8.
谈起福军红和周大富两个人物,对于省城济南的读者来说,已是耳熟的新闻人物。她们是笔者去年两组追踪报道的主人公。报道的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发生在这两个新闻人物身上的动人事迹。笔者不揣浅陋,结合采写体会,就如何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搞好追踪报道进行一下探析。一、选题:衡量追踪价值追踪报道,顾名思义,是围绕一个新  相似文献   

9.
我写题画诗     
要谈写题画诗,还得先谈谈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唐诗宋词元曲我都喜欢,我也曾选出一些背诵得很熟。新诗我同样热爱过,“五·四”以来的优秀诗作,我也曾一本一本地浏览过。关于诗歌的这两方面的喜爱,对我产生了影响,所以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是从写新诗开始的,那时侯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或编报过程中我也获得不少写诗灵  相似文献   

10.
翻开报纸刊物,都会发现“读者来信”这样的栏目.虽然名称不尽相同,刊登的稿件有多有少,但都很重视,有的报刊整版整版地登。它是反映读者意见、要求和呼声,加强报刊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 去年报刊收订工作开始前,我到农村了解群众对投递工作的意见,好多人反映他们订了报刊,但送到村上无人管,有时收不到.我写了就《农村需要报刊接转人员》的来信,  相似文献   

11.
我写言论     
如何把握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将新闻言论写得更有特色,我的体会有两点:即从“热处”着手,从“冷处”突破。 抓住热点,精心归纳提炼。 一段时间,人们对“检查一阵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一阵风”、“清查干部违纪建私房一阵风”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12.
我写荣毅仁     
记得《荣毅仁》初版问世不久,一位擅写人物传记的工商联的老先生来了个电话。他说:“荣老板太不好找了,他根本不让人写他,你还真有办法。”我对他说明了一些实情,当然,多少也向他叹了一些苦。  相似文献   

13.
瓦房店市档案馆前身是复县档案馆,"文革"期间停止工作,1979年又恢复了复县档案馆.1987年市政府投资盖起了1500平方米的馆楼,与1979年相比增加了6倍.馆藏档案也不断增加,现有146个全宗,55808卷,与1979年相比增加了5倍.各种资料3700余册,检索工具增加到5种,214册,档案管理基本上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1992年晋升为省一级馆,1993年档案局定为省二级.1998年又顺利地通过了省、市档案局对我们升级工作的复查验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这些日子,广西柳州火车站职工钟伟尚一家沉浸在融融的喜庆之中,因为20年前被人拐走、当时才3岁多的儿子钟正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现在终于找回到钟家来了。 在钟家狭窄的客厅里,钟正振随意坐在家人中间,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眼前这个23岁的小伙子中等个头,皮肤白暂,眉清目秀,看上去一点不  相似文献   

15.
我写劳模     
如果有人问我:你当记者最受采写什么样的新闻?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采写劳模。我做新闻工作近二十年,曾经采编报道了三四百个劳模先进人物,直接采写的就有几十个,其中著名的有潘星兰、余国印、郭和平、邬宏胜、蒋再英、王涛等。从1991年起,我连续八年编辑湖北电台报道劳模的“主人翁风采”专题,每年编辑播发三四十个劳模的新闻。为什么这样热衷报道劳模?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跑工交财贸战线,客观上有较多的采访劳模的机会,而更主要的则是劳模本身吸引我,促使我要报道他们。 劳动模范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优秀分子,是时代的精…  相似文献   

16.
我写董泽清     
刊登《春蚕到死丝未尽》的7月11日的人民日报,当天上午便在北京的许多邮局、报刊亭被抢购一空。董泽清的岳父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跑了十多家邮局,才买到两份。邮局同志说:“这种情况,几年来都少见。”之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许多读者接连不断向报社和记者本人寄来激情澎湃的读后感。人民  相似文献   

17.
我写批评稿     
去年4月,邻居一位大龄青年的婚事遇到困难。未婚妻大要彩礼,他花掉全部积蓄,欠下几百元债,可女方又要一千元。逼得青年愁眉不  相似文献   

18.
我写董泽清     
刊登《春蚕到死丝未尽》的7月11日的人民日报,当天上午便在北京的许多邮局,报刊亭被抢购一空。董泽清的岳父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跑了十多家邮局,才买到两份。邮局同志说:“这种情况,几年来都少见。”之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许多读者接连不断向报社和记者本人寄来激情澎湃的读后感。人民日报于8月15日载文《中年科学家董泽清的事迹震动各界》,报道了这种盛况。社会反映表明,对董泽清的报道是比较成功的。值得一写的典型董泽清事迹的通讯发表后,一位同行向我祝贺:“你捞到了大鱼!”这一句话,勾起我三个多月艰苦采  相似文献   

19.
翻开临沧日报社的历史档案,1987年11月10日,在祖国西南边疆的热土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张党委机关报诞生了,她的名字叫《临沧报》。  相似文献   

20.
Beyond二十年     
你能感觉到他们有很强的草根性,有一种来自大众和民间的底气。这让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很感人、有真情,一下子就能打动你的心,是那种真正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