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2.
李白、李贺、李商隐分别生活在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李白的诗歌刚健有为、昂扬乐观;李贺的诗歌隐晦曲折,上下求索;李商隐则是虽然夕阳向晚却依然尽才尽气,但这些诗歌当中都有着一种善待生命,积极向上、追求理想、尽才尽气的精神,这正是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研究者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他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是天才、天然率真.本文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方面来分析李白独特的气质和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外孙背唐诗     
当年女儿不到三岁时,我就开始教她背古诗。天资聪颖的女儿很快就能背诵李白、杜甫、王维等大诗人的几十首唐诗。  相似文献   

5.
6.
马的意象的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诗人善于描绘马的形象,显示其神骏,并且托物言志。本文重点分析了诗人不同时期的马诗在描写手法和思想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空白"是一种"无言之美",它是因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省掉或虚写一部分内容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从"空白"的类型以及它所带来的美感两个方面,略探该艺术在唐诗中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8.
在形式美上,唐代开国一百余年,人们还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寻求更加符合内容表达需要的诗歌形式,这种探索着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对近体诗形式的最终确定,二是古体诗体形式的发展,它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体现了规范美和开创美两种不同的美学追求,李白在继承前人诗歌形式美成就的基础上,热情地探索与表现内容相符的形式,尤其是在古体诗体格,形式的发展方向对唐诗形式的开创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诗歌语言、创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风格迥异,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的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精练、准确,体现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0.
杨郁 《现代语文》2007,(4):22-22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学的两座高峰,李白飘飘欲仙,有“诗仙”之称;杜甫博大精深,有“诗圣”之誉。两人共同生活在由盛到动乱的历史时期,然而,相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两位同样伟大而却迥然不同的诗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陆游于诗,主张“工夫在诗外”,同时也强调学习优秀的诗歌传统,因而他的诗能博采众家之长。他的诗中,闪烁着屈原、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蕴藏着陶渊明朴质高洁的品格,显露出高适、岑参边塞诗那种雄伟壮阔,更洋溢着李白那种挥洒豪迈飘逸。不少论者对此做过不同角度的论述。本文仅就陆游最为崇拜并经常称道的前代诗人屈原、杜甫和李白对他的影响略抒自己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绿原是现当代文学的著名诗人。他的人生命运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他的苦难孕育了他的诗歌,而他的诗歌又记录了他苦难的心路历程。他的诗歌显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难中搏动的灵魂,同时也展现了他诗歌艺术的生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向来以浪漫主义著称,本文通过对李白生活的时代、经历、教育等因素的考察,和对他诗歌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析,浅论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并说明他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历来李白论者皆以浪漫主义鼻祖论,本文则试就其美学价值做一些尝试必珠研究。纵观李白诗歌,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其思想美,李白诗歌不论是抒发个人情感亦或赞颂祖国风光都充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二是情境美,诗人能合理运用神奇想象,大胆夸张,想人所不敢想之想,夸人所不能夸之夸,但细品起来却又使人感到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三是形式美,李白诗歌或格律完美、或长短句并用,但却达到了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和完善结合;四是语言美,李白诗歌语言明白晓畅,绝无半点矫揉造作因文害义,从而体现了他驾御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禅宗对唐诗创作和唐诗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唐诗创作和唐诗理论的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唐人的人格精神之中。禅宗哲学为一部分处于失意、苦闷、Pang徨中的唐代士人坚守“独善原则”构筑了通向彼岸世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渗透于清晰、鲜活的诗歌形象之中,构成“盛唐气象”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移花接木,给唐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启示,起到了以他山之石而攻玉的功用和效果。当然,宗教和艺术不仅有共同的一面,同时也有各自的特质和明确的分野:宗教的精义归结于神,而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美。  相似文献   

16.
李白咏赞襄阳的作品,大都是借襄阳山水人文来书写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适情任性生活的思想感情.李白《赠孟浩然》第一次将孟浩然定位为隐士高人形象.杜甫对襄阳怀有别样的深情,他多次想到襄阳居住.杜甫《解闷》用“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为后世诗论家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7.
刘一 《高中生之友》2013,(11):25-28
一 唐诗发展至元和年间,每种诗歌样式都寻获了恰切的作法,每类题目都已被初、盛唐人写出了锦绣诗篇。唐兴一百五十年来的诗歌如同一枝开得正艳的花,它的颜色、香味、姿态都臻于至美,任何增删雕饰于它都是一种损害;更何况李白、杜甫如两座奇峰耸立,高峻巍峨,难以逾越。  相似文献   

18.
陈定宏 《教师》2008,(16):110-111
尼采美学以酒神精神为出发点,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酒神狄奥尼索斯表征着人身上一种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一种消解个人主义的狂欢,一场人与神、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迷醉。李白号称“诗仙”,多以酒入诗,常常借着酒使其达到通灵的境界。酒之于李白,不仅成就了他的好诗,而且也是他不称意人生的一种慰藉。李白诗中的酒,不但为了借酒浇愁、纵酒享乐,更是蕴含着强劲的生命力和悲壮之关,实现了他理想中君与臣、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场幻梦。  相似文献   

19.
夜雨秋凉,翻开一卷泛黄的唐诗,伴着窗外寒搴的秋雨静读,雨声氤氲成唐诗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李白、杜甫作为唐朝中国诗歌全盛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其诗作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蕴和创作取向。特别是李杜诗作中蕴涵的爱国主义意蕴,有其突出特色。他们诗中舍身赴国难的激情、忧国与忧民之情、冀望国家强盛和平的赤子之情、高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眷怀故土的深情,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滋养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