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会小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小学在办学体制、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方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小学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有初步近代科学知识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源头是外国传教士在华开展的教会教育。在民国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中,教会中学魄一外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教会中学的师生构成、教学方法等呈现出与。国立及其他私立中学所带同的特点。因此,研究民国外语教学状况,教会中学当是重要的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3.
教会教育在近代湖南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会教育在湖南起步晚,发展快,在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中,教会中学教育的成绩最为突出。近代湖南教会教育具有门类齐全、自成体系;重视英语和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学生独立意识较强等特点。教会教育为湖南教育增色添彩,培养了众多人才。教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所裨益。教会学校师生的爱国运动也成为整个民族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会职业教育西南师大教育系黄立志在近代中国,教会办学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一应俱全自成体系。除普通教育以外,还有职业教育。它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教会学校教育制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会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本世纪初民族资...  相似文献   

5.
教会中学是教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与中国本土中学相比,教会中学在办学目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宗教色彩浓厚、学生英语水平高、重视女子教育等.进入民国时期后,教会中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从教会中学的发展概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教会中学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教会中学是教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与中国本土中学相比,教会中学在办学目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宗教色彩浓厚、学生英语水平高、重视女子教育等.进入民国时期后,教会中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从教会中学的发展概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教会中学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近代中国教会中等教育开展最早也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西方在浙江创办了20余所教会中学,杭州蕙兰中学是其中最著名的教会中学之一.蕙兰中学在50多年的办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即施行上乘教育的办学宗旨,重视德育、智育、体育、课外活动有效开展的特色教育,具有借鉴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影响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大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丁  金思 《天中学刊》2009,24(6):134-137
近代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创办和发展,既是一种文化渗透,又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教育输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快速发展并长期存在,除了中国社会为教会大学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更重要的是美国教会大学解决了它们的办学目的、投资体制、师资问题、课程设置等重要因素,为后续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重庆作为近代中国长江上游重要的通商口岸、西南地区经贸中心,较早地吸引了传教士来此布道,逐渐成为基督教会在华西地区的传教中心。传教士在重庆创办了数量不菲的教会学校——幼稚园、教会小学、教会中学乃至各类专门学校,形成了重庆近代教育史上特殊的教育类型。近代重庆教会学校在传播宗教神学、扩张文化宗教势力的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学校教学课程、组织管理及教学方法的现代转型都客观上发挥了作用,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重庆近代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初,教会大学曾经在中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教会大学在融入中国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办学宗旨、宗教课程、宗教活动、基督徒人数等宗教元素逐渐弱化。采用文献法对教会大学宗教元素的弱化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教会学校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出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或称之为“以学辅教”,但教会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国人陈旧僵腐的教育观念,对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发出了猛烈的挑战,展示了新式教育的美好前景,并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4.
浅论民国时期教会中学的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外语教育产生于教会学校特别是教会中学.民国前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师资来源和教材的选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学方法也有重大改革,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当时的公立中学.抗战以后,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正常发展趋势被打断,处于停滞和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在华教会学校从西方教育观出发,将新式体育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美国教会学校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成效,又由于国情不同遭遇了一些特殊阻碍.据此出发,拟对当时美国在华教会学校中新式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作简单介绍和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教士重视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校,开了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文章在研究艾约瑟的著作和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阐述了教会女子教育在华的发展概况及艾约瑟支持中国女子教育的一些观点和行为。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女子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上半叶,基督新教传教士为摆脱其在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的困境,及时调整传教策略。创办教会学校便是其重要方法之一。早期教会学校将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引进中国,开启了中国的学校英语教学。特别是181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和1839年创办的马礼逊学校,英语教学已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传教士以传教为目的,在中国开设大量教会医院,创办教会医学堂,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西医,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教会学校登陆中国,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教会学校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充当了化工具,另一方面在宗教的旗帜下,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