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音乐活动是作曲家、演奏家和欣赏者以美的音响符号为中介进行的情感交往的特殊方式。在音乐创作环节中,表现为作曲家主体的本我的情感与物化为他我的符号文本的情感的自我交往;在音乐演绎环节中,表现为演绎者与作曲家以乐谱符号文本为中介的心灵-精神交往方式;在音乐欣赏环节中,则表现为聆听者通过音响符号这个中介与演绎者和作曲家进行的心灵—精神的双重交往。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乐谱文本的存在方式和符号方式具有音响文本所不具备的文本特性,它的书面性、凝固性、可视性、语义性(标题的、术语的)无论在历时维度的能指-所指中以及在共时维度的互文意义生成中,还是在心灵-身体-音响运动样式的转换以及在作曲家、演奏家、听众的心灵-精神对话中,都起着独特、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对乐谱文本特性及其中介作用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其行为链条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独立地位的确定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更加明确了 ,其作用更为突出了。现就音乐教学的功能以及对素质教育实施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音乐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主要表现在通过音乐的美感使人身心愉悦 ,从而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1 .陶冶情感 ,净化心灵的作用。音乐教育以音响为表现手段 ,构建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 ,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作用于人的情感 ,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  相似文献   

5.
<正>小鸟的歌唱、水的漪涟波纹"水中倒影"、透过树叶间的钟声、雨中花园等,都在作曲家手中转变为音乐表现。在音乐课堂上,无论学生听到什么音乐,都能从音响中感觉到它的形象及精神,这种感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感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可当我拿着这一标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作用于人的听觉。艺术化的人声能让学生沉浸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氛围中,打动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愉悦身心,满足情感的需求。构成人声的音响一般就是指唱歌。唱歌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现行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最能显示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标中提到: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当的  相似文献   

8.
宋伟 《儿童音乐》2007,(2):68-72
一、音乐的艺术审美特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的美学特征是凭借旋律、节奏等一系列表现手段,表达创作者(包括作曲和演绎者)的审美感情,引起欣赏者的联想,激起情感共鸣,从而得到美的陶冶和感染。  相似文献   

9.
许革平 《河南教育》2009,(12):43-43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0.
张华民 《考试周刊》2014,(9):167-167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进行表达的二度创作,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音乐表现内容、音乐创作过程、音乐创作中“美”与“新”的关系、作曲家创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等一些争议问题的论述,说明了作曲家的创作是整个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作曲家的创作具有创作过程的主动性和创作结果的被动性这一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2.
《儿童钢琴组曲》是柴可夫斯基针对儿童演奏者或钢琴初学者而创作的内容丰富的24首乐曲。每一首乐曲都反应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24首乐曲备有特色,表现出孩子在生活中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及生活场景。在演奏每首乐曲时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刻画怎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场景,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触键方法来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谈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来是由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人文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95年根据一个民间流传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创作的话剧,后来由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谱曲,使其变成世界著名的芭蕾儋舞剧.该文主要从音乐和舞蹈两大方面进行简要的叙述,让读者更直接的感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4.
《祓禊谣》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2011年西安世园会所创作的主题歌,其自世园会正式亮相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祓禊谣》歌词古雅而浪漫,旋律清新而灵动,歌词与音乐珠联璧合,可以带给人一种雅致脱俗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是相辅相成的,演奏者只有华丽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用心去领会作品的内涵才能理解作曲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相对特殊。它是由作曲家与音乐表演者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作曲家的创作一度创作,是有意识地把众多音符组织在一起形成有结构的作品。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者的舞台演唱(奏),才能在听众的脑海中形成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表演是建立在表演者对作曲家了解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称为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记载了丰富的用诗行为,其中赋诗行为最具有独特性。赋诗作为一种公共交往的话语系统,具有深厚的礼乐文化渊源,其强烈的对话性期待着赋诗者与听诗者双方严肃的投入,以共同完成对话预期目标。赋诗行为既展现了一种俯仰揖让的悠然风度,同时也包藏着刀光剑影的危险,具有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意义。赋诗行为还暗含着某种神秘的意味,这使其成为时人预测未来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纳多斯的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音乐传统创作技法的研究,以及对音乐本体和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西班牙音乐《戈雅之画》的独特音乐表现手法。论文从钢琴演奏者的视角出发,对《戈雅之画》的音乐本体进行具体分析和探究,从作品的思想源泉、音乐内涵、创作手法等角度对乐曲进行剖析,对实际演奏中需特别关注的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从日本人的生存环境这一视角去找寻孕育独特的"岛国文化"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其民族性格、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