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认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编排的教法有两处不太妥当 :(一 )用称重法来建立浮力概念。该实验是在弹簧秤下挂一重物 ,先在空气中称出物重G ,再将物体浸入水里得到弹簧秤的示数F′,引导学生通过对F′和G的比较分析得出浮力的概念。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 ,用它来建立浮力概念却是不太适宜的。其理由是 :一、教育心理学指出 :“表象在形成自然科学的概念中占有显著地位” ,“在教学中要通过特殊手段使表现本质特征的现象突出出来 ,以便受到好的教学效果”。该实验不能把浮力…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的“归纳法”教学.是指“讲一种现象.然后再给出其理论解释”的教学方法.比如讲“闪电”,先是给出“闪电”这一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解释.与“归纳法”相反的教学方法是“演绎法”.即先学习某些电学理论.然后再用这些理论来解释闪电等诸多有关电现象.在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归纳法”在实施新课标理念方面的优势:因为是先给现象,后给解释.学生在教学中互动性强.兴趣高涨,思维活跃.所以“归纳法”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地开展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苏青联 《物理教师》2000,(10):24-25
本文对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作如下教学讨论.  相似文献   

4.
阿基米德原理在初中教材中是通过实验、简单计算后验证得出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它有下面两点理解 .一、教材中没有给出证明 ,但回顾这一部分教学内容 ,利用物理学模型研究问题的有两处 ,一处是利用假想液柱推出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 p=ρgh,另一处是用假想液片导出连通器盛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的结论 .因此可尝试用理想模型及等效替代的方法 ,证明阿基米德原理 .如图 1所示 ,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有一物体 A (不图 1一定处于悬浮 ,可以是处于漂浮或沉底状态 ) ,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 A受到的浮力只与它的形状 …  相似文献   

5.
文中动场中气体,粒子分布遵从玻耳兹曼分布的特例,证明了浸在气体中的物体,阿基米德原理严格成立。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对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可以一般证明,如果静止流体粒子遵从玻耳兹曼分布,浸在流体中的物体,阿基米德原理都是严格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在有关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进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6):107-107,114
从疑难解析的角度,针对浮力教学的难点,通过举例分析,达到准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促使学生在浮力的学习中认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9.
“浮力”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 ,内容不多 ,但难度大 .它不仅涉及到浮力的内容 ,而且还跟前面学过的密度、压力、压强等有着密切联系 .许多学生感到问题变化多 ,种类繁杂 ,理不清思路 ,无从下手 .那么 ,怎样才能学好本章的内容呢 ?笔者认为 ,首先是基本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是灵活运用理解了的概念、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再者是归纳、总结和提高 .一、理解浮力的概念所谓浮力 ,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理解此概念时应注意 :(1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是液体 ,不一定是水 ;受力物体是指浸在液…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导入新课:假如我们要把“泰坦尼克号”打捞上来,所需浮力大小能用学过的方法测算出来吗?(不能)看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测算浮力大小的新方法,也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师:把一石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一部分水流了出来。师:石块进入水中,水面上升,一部分水从溢水管口流出。这是因为石块在溢水杯中占据了一定空间,把一部分水排挤了出来,同时水对物体会产生浮力。这一现象会使我们思考: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亲…  相似文献   

11.
阿基米德原理局限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九年级物理中,"浮力"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又是全章的一个核心,它贯穿全章的各个部分.一直到现在,还流传着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在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生活的年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更不可能形成一套学科体系,阿基米德原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物体排开了多重的液体,它就一定受到多大的浮力. 出现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突破方法:(1)必须向学生说明.原理中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只是指“浮力”与  相似文献   

13.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红军 《物理教师》2000,21(2):30-31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难点,已经有不少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总的说来,经验型的文章偏多,而理论型的文章则较少.本文拟从物理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以期对这一原理的教学有所裨益.1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国 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是教学中的难点,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究竟有多难,其难度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占怎样的地位,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清楚.从理论上认识清楚这个问题,无疑对这一课题的教学很有帮助. 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在其主编的《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G排=ρ液gV排(该式适用于漂浮、悬浮及沉底各状态,也适用于气体中)。  相似文献   

17.
何元秋 《物理教师》2007,28(4):25-25
每当学过阿基米德原理时,总会有学生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F浮与G排一定是相等的?”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大都是善于思考、好奇心强的“物理高手”,他们对物理现象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要探究“其所以然”.这种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倍加重视和呵护.如果  相似文献   

18.
廖东明 《物理教师》2002,23(8):22-23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在初中力学中 ,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如果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就易出错 .为使学生理解透彻 ,本文对浮力难点的突破作些探索 .1 从实验上突破首先依照教材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即F浮 =G排=ρ液 gV排 .然后讨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由阿基米德原理数学表达式知 ,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而与其它因素 (如构成物体的物质、空心与实心、形状、放置方式、浸没时的深度 )无关 .认识这些“无关…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中,“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为了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这条重要的原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安排了一个随堂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阶段,“浮力”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是学生力学部分一个比较大的坎儿,而“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是“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浮力问题的解决中,由于缺乏对“浮力的形成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两个问题透彻的理解,导致认知模糊,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错误: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大小直接相关,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有部分学生认为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一定相等。这些认知上的误区都是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不够深刻导致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些问题搞清楚,那么如何深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呢?就该话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