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当代最权威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基本做到了义项完备,释义确切,但有些词条仍存在义项漏略或概括不周之处。今对其中六则订补如次。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近代汉语词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放开”、“事物”、“承担”、“解劝”、“添加”、“告禀”、“调教”、“考查”、“细心”、“心细”、“透明”15条。其中“挣扎”、“扎挣”、“度用”、“明透”5条《汉语大词典》未收,“放开”、“事物”2条《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全,以下作补正,并就教于方家。一、词语失收[挣扎]用力支撑。始见于元。例如《全元杂剧·高文秀·须贾大夫谇范叔》:“且待我慢慢的挣扎起来,只索逃我这性命去。”《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扎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全元杂剧·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您这些富产业,更怕我顾恋情惹,俺向那笔尖上自挣扎得些豪奢。”《全元杂剧·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痛哀哉,身遭残害,他如何敢挣扎。”[扎挣]挣扎。始见于元。例如《全元散曲·刘庭信》:“嘴脸迷稀,身子儿扎挣,眼脑儿乜斜。”《全元杂剧·贾仲明·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我怎么这一会也昏倦起来,扎挣不得?”《全元杂剧·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只见他金锤落处,恰便似轰雷着顶,打的来满身血迸,教我呵怎生扎挣。”《全元杂剧·郑光祖·梅香骗翰林风月》:“忙哀告膝跪着,强...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在社会上有巨大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释义方面,解释或滞后、或错讹、或义项不全;收词方面,刚刚产生的新词未及时收录,而一些不属于现代汉语范畴之内,现代已不再使用的古汉语词汇收录时却没有剔除。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与收词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辉 《江汉学术》2011,(3):78-81
<汉语大词典>有注音、释义、知识性的错误,器物方面的训释可以从田园器具、生活器具和其他器具三个方面予以考释:一、田园器具有蓧、(棱)、犁镜、桔(木)、络车等;二、日常生活器物有砧、芦扉、芦笳、芦笛、笛膜、褡膊、褡子;三、其他器物有菊篱、青帐、龙驭、龙子幡等.  相似文献   

5.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历史词汇学和大型历时辞书编纂的基础。挑选一部专书为样本,对其词汇进行穷尽性的共时调查与研究则是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词释义的重点。《北梦琐言》是唐五代一部内容丰富、词汇多样的笔记小说集,其中不少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漏收,为增强《汉语大词典》的权威性,也为使用该词典辅助阅读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意义,《汉语大词典》理应补充这些漏收的词语。同时,《汉语大词典》还存在一些释义不全不确和例证选择失当的问题,也有修订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世界上收录汉语词汇数量最多的大型权威语文工具书,但是在编纂时,所用语言材料基本以中土文献为中心,对佛教文献关注不够,这造成很多相关词目的失收,今增补十四则。  相似文献   

7.
敦煌愿文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用于表达祈福禳灾及兼表颂赞的各种文章,其中保留了丰富的原始语言材料,有许多反映当时口语或俗语的词语,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本文选取13个词语略加考释,可补《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人类语言都具有临摹性,但临摹的程度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英语的临摹更注重抽象性,而汉语则具有临摹现实感性经验的思维特点。汉语的临摹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都体现出时间顺序原则和整体部分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强方言语法和近代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 ,不仅是研究方法问题 ,而且体现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认识的深化。利用方言语法事实可印证和解决近代汉语语法的疑难问题。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 ,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我国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开始起步,近代汉语被动式研究也随之受到重视。80、90年代以来,这种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种专著和论文等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近代汉语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考妣、躄、榤、玦、俍、辁、屾、猃、垿、扆、谪"这11个词语在释义上不尽如人意,针对问题,以札记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东汉王符《潜夫论》反义并列复词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大词典》对《潜夫论》相应的反义并列复词的编纂情况,指出《汉语大词典》失收词条、书证迟后、漏立义项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打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因此词并非新词,所以所有版本的现代汉语新词类词典都未收.<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打望,1.张望,看一看.  相似文献   

14.
15.
近代汉语助词的研究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起步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真正发展,各种专著和论文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和深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者去克服,从而提升近代汉语的研究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中西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及英语教育的广泛普及让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变得常见。基于语言模因理论本文分析了英语复制混用于汉语中常见的方式:英语词汇或其缩略式直接复制于汉语中、英语单词同音异形的方式复制于汉语中、英语语素横向嫁接于汉语词汇或拼音中,以及成功复制传播的英汉语码混用语言模因具有的实用性、时尚性、幽默性的特点,以期对语言的发展、变异及语言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多种,"音同义通"只是其中的一种.除了"音同义通"外,还有"音同而义不通"、"音不同而义通"、"音不同义亦不通"三种情况."音同义通"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占少数,相通的义项亦占少数.应当重新审视"音同义通"在汉语研究中的作用,既要重视之,亦不宜过于夸大之.  相似文献   

18.
山西离石话句末语气词“也”的基本用法为表陈述语气兼表将来时态,是近代汉语语气词“也”表“事态变化”的直接继承。此外,“也”还可配合疑问句、感叹句表达语气,并按照方言自身演变轨迹,出现与祈使语气词“着”、疑问语气词“么”“吧”连用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9.
祈使句在汉语句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灵活、准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命令、请求、制止或劝阻,根据双方身份地位、交际目的及交谈时的心情和情境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使汉语在交际过程中充满了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20.
蒙古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动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大量存在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遗漏动词、误用动词、误加动词和动词错序。通过对这四类偏误类型的分析,可以发现母语干扰是造成蒙古留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目的语知识泛化、学生学习策略和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