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当道教历来强调忠孝伦理.元代时,武当道教的教主又与净明道派建立了密切关系,吸收并发展了净明道派“忠孝成仙“的修道思想.此后,武当道教不仅在道经中宣传忠孝,还将孝道思想体现于建筑形式和神像崇拜之中,从而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诚信”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与核心范畴,武当道教继承发展了早期道教和儒家的“诚信”伦理思想,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诚信受赏、欺诈遭罚的教义,而且在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中对之也多有体现,武当清微道派更是把“正心诚意”作为行雷法的根本。武当道教诚信伦理思想,还体现在历代信徒香客将武当山称为“灵山”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3.
道教承负思想阐释了人、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人们在处理人与人关系、对待社会与自然环境时应该抱有的态度,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生态伦理观。道教圣地齐云山地处徽州核心区,道教文化在徽州地区有广泛影响,并涉及徽州先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徽州村落与建筑营造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亦显示出道教文化的渗透。研究显示道教承负思想对徽州先民道德与价值观念影响较大,徽州先民通过村落规划、建筑创作、建筑装饰等方面,表达其对承负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榔梅真人李素希师承单道安,并非张三丰的嫡传弟子,亦非武当榔梅派之开派祖师。他于永乐三年、四年两次派弟子前往朝廷贡献榔梅仙果,明成祖因此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历时十四年建成了规制宏丽的武当山道教宫观。由此,经历元末战乱遭受严重破坏的武当道教得以迅速恢复发展,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恐惧的激情推动下,霍布斯致力于寻求和平的道德律,一是为苦难的人生,二是为年幼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于是有了功利主义伦理观。其主要内容是:相对主义的善恶观、利己主义的人性观以及和平主义的自然律。文章对此做出了归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经历了充满疑虑、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学界普遍认为,邓小平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哲学是继承发展的关系;研究者们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其哲学方法论进行了充分讨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尚待进一步发掘材料,纠正研究中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可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包括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及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语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简要回顾了话语标记研究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并就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与归纳,同时着重介绍了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话语标记研究这一交叉领域的最近动向。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的相关学派以及城镇化概念、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特征、农村地区城镇化、城乡关系等城镇化理论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人由于对其社会矛盾的审美观照的不同,其悲剧精神的审美发生特征也会显现出不同特征。它们主要表现为:1.内在延宕与外在阻隔。2.心灵忏悔与善恶褒贬。  相似文献   

12.
“身体写作”在当下众声喧哗中又存在许多重要的被遮蔽的盲点,譬如论文所关注的男性作家的“身体写作”。论文揭示出与女性的身体写作相对应的另一条路径,讨论了郁达夫、张资平、叶灵凤直到王小波等男性作家所表现的作为生活和两性关系中的弱者的男性的同性恋情,以及种种“孽恋”和“虐恋”,阐述了那些感伤自恋、身心憔悴,患着青春病、思乡病、时代病、虚无病、贫穷病、自卑病以致产生畸形恋情的“中国病人”的系列形象,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显性的和隐性的人性的深渊,并且对将这些作品予以意识形态化的遮蔽予以去蔽和冷峻剖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尤侗历来受到文人学者的关注,对其评价亦经历了清代、近现代及当代三个阶段,学者们也从诗文创作、戏曲创作及艺术成就,乃至文坛影响等多个角度对其人其作进行观照与审读,取得了很大成果。因此试以时间为序,搜集整理各种戏曲史、文学史等文献著作,全面论述自清以来对于尤侗及其戏曲创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