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卒于唐高宗上元三年,终年二十八岁。 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文苑·王勃传》)“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新唐书·文苑·王勃传》)不幸“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滕王阁序》)仕道坎坷,几遭贬谪。后渡海省父,舟覆溺海,惊悸而死。  相似文献   

2.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年)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字还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为祖国的江山增辉,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勃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滕王阁序》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厦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下面着重从景物描写上谈谈它的艺术特色。一、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  相似文献   

3.
根据所见文献考察,王勃见诸史载的兄弟共计八位,存世作品有三篇(首)。王勃诸兄弟,如芝兰玉树般,多富文采,包括王勃在内,进士及第者有四人。王勃兄弟的才华与学识是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富有图书的成长环境以及其父王福?独特的"誉儿"式教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5.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  相似文献   

6.
<正>(此所谓"韵文",我们在《考试周刊》中已分两次发过两版,这仍是续编。)6.友谊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钱财如粪土,仁  相似文献   

7.
王勃与海南岛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读者大抵知道他的盛名,读过他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时写的《滕王阁序》,为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所倾倒.王勃此行的目的,是探视远贬的父亲.他在虢州参军任上,因为恃才傲物,蔑视权贵,被人罗织罪名革职,他父亲王福峙受到牵连,也被贬为趾令.据新、旧唐书记载,王勃就是因为到交趾省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的.王福畤所贬之地,其实就是海南岛.交趾作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交趾刺史部(东汉以后改称交州刺史  相似文献   

8.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9.
去年冬季陈振民君来信说,他拟编著《王勃诗文咀华》,意在对王勃一些诗文进行注释、赏析和移译今年四月“三王”(通、绩、勃)研究协会成立,我应聘为顾问回山西参加,振民此书已经脱稿,交我带回西安阅读,并嘱为序。振民在研究协会被选为副主席,这书是他在学术上的可喜收获,也是协会在对王勃研究上的丰灼成果之一,其意义是深远的。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因与我同里闾,当八九岁时,家严海龙公教授唐宋文章,对他的《滕王阁序》就读得很熟。但因文字古奥,多是囫囵吞枣,对其意蕴,难尽通解。只是对阎伯屿在听人传报他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惊叹为“真天才也”:不由引起我对王勃无穷的仰慕。后读五代王定保《唐摭  相似文献   

10.
与王勃畅谈     
(背景:21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电话接通了……以下为一位记者的复述记录)“您好!请问是王勃先生吗?”“在下正是,敢问你是……”“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  相似文献   

11.
两《唐书》及《唐诗纪事》,都曾记王勃作沛王(即章怀太子李贤)府修撰时,曾为沛王写过一篇《檄英王鸡》,并因此获罪。这篇游戏之作,《王子安集》中未见。目前不少文学史著作及唐诗选本,在介绍王勃生平时,都沿袭上述说法,认为王勃所作为《檄英王鸡》。而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卷五则说:“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檄周王鸡》”。当然,无论说英王或是周王,都指后来的唐中宗李显,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按之史实,王勃在沛王府时所作之文不可能是《檄英  相似文献   

12.
萍水相逢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从小聪颖好学,写诗作文一气呵成,又快又好。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今江  相似文献   

13.
王勃的诗歌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注入了生命和活力,慷慨激昂,在唐朝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前人对王勃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题材、贡献、艺术特色、对前人的继承等角度。鉴于此,在语言学家戴浩一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启发下,尝试着用Reddy的管道隐喻理论(Conduit Metaphor Theory)解读中国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14.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桃李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唐)王勃写解说:山中小路长着茂盛的春兰,出城不远就到了桃李芬芳的庄园。面对这大好春光,忘掉了人间俗事,就连鸟叫声也不觉得喧闹。春庄!唐@王勃~~  相似文献   

15.
滕王阁因为“落霞与瓜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惊四方,王勃似乎也就和滕王阁绑在了一起。滕王阁依旧是那个滕王阁,但它却日日流泪,是为了那个与它相偎至永远的灵魂吗?滕王阁依旧被斜阳拥抱着,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斜阳的温暖洗不净滕王阁的冷清。在滕王阁穿越时光的坚强里,站立的是清瘦忧郁的王勃,他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依偎在百年来谈不去的坚强里。王勃终究不是滕王阁,觥筹交错,诗弦管乐。滕王阁依旧站立着。寂寞的阁上,冷冷清清,满室孤寂。滕王阁依旧站立着。繁华如烟云,稍纵即逝,随后是百年的孤独,但滕王阁仍旧站立着,江波的…  相似文献   

16.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相似文献   

17.
对于王勃的送别诗,大家了解较多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类格调高昂,积极乐观的诗,而对其寄托凄苦感伤之情的送别诗较为忽略.我们应结合王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遭遇,全方位解读王勃不同风格的送别诗,全面解读王勃.  相似文献   

18.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开篇便开拓出一个壮阔恢宏、气势磅礴的境界,这与一般着眼于燕羽、柳枝、泪痕和酒盏之类的细碎物象截然不同。它背衬壮景抒发豪情——思想方面的独创性,它以壮景衬托豪情——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创性。探求王勃送别诗中的独创元素,对于挖掘该诗的意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前,他们都还是青少年时期,即以"四杰"见称于世。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吏部侍郎裴行俭亦称其"才名有之"(见《旧唐书·裴行俭传》)。郗云卿《骆丞集序》云:“(骆宾王)与卢照邻、王勃、杨炯文词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也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可能原指其文,后人评诗也袭用此称。他们年辈虽不一,诗歌创  相似文献   

20.
王勃的生卒年是研究其生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和王勃自己的作品,从王勃南下交趾时的行踪、心迹、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推断,王勃当生于永徽元年(650),卒于仪凤二年(6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