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思想巨匠,而二者对人性观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促使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中西方法治发展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孔子与亚氏的不同人性观为起点,进一步分析两位先哲不同的法治观及由此对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可明晰中西方法治发展之异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2.
礼貌原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称呼语、自谦尊人、中庸原则与赞同准则等方面,从中可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背景、民族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不同,而在自我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文化中各种颜色所表达的含义也各有不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在文化中的深层涵义不可小视.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黑色(black)与白色(white)分别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进行探讨,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黑白两色在英语中的概念与用法.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诗学中都有意象这一概念和范畴。但意象作为一个生成性范畴,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土壤及不同的艺术思维模式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中西方的意象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意象的生成过程中,与之最相关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而这恰好也最能够表明中西方对意象认识的不同。本文试图从意象的生成过程这一独特视角来阐释中西方意象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关系的作用。在各民族语言习俗中,不同民族有着属于本民族风格特点和语言习惯的称呼习俗。称谓语与文化密切相关,是一种显性文化形态。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从物质生产文化、关系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分析了造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原因,揭示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词素、使用外化、使用规则、历史渊源四个方面对中西方亲属称呼语比较来分析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以及亲属称呼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思维影响着人们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另一方面,亲属称呼语的长期使用也会反映并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对政治思想作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两者的政治观都属于君主专制主义,但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偏重于帝王独裁,马基雅维利偏重于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8.
"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但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却具有很大差别。中西方"朋友"观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时间长短;三是相处之道。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与社会组织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朋友"观和交往习惯。其次,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形成不同"朋友"观的外部原因。再次,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民族性格是形成不同"朋友"行为的基本原因。最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对"朋友"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称呼词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反映文化,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称呼词的微妙性体现了语言使用过程中,上下、敬谦、尊卑、权势与亲疏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中西方称呼词的用法,阐述中西方称呼词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探讨称呼词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周易》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理观之异同及其对中西数学发展之影响考察,来寻找中西数学差异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渊源,从而反映出中西方不同国度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笔者从“探源”这一深层对中西方数学思想的差异作新的比较,并力求脱去哲学“政治”的外衣,使哲学与数学相结合,充分显示它的合理内核——科学性和真理性。  相似文献   

11.
知识存在与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联系之中。求知的过程即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西方走着各自不同的路。本文介绍了中国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知识观中的几种主要的代表思想,也简单辨析了不同知识观形成的原因,并对其做了对比,加深了我们对中西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对政治思想作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两者的政治观都属于君主专制主义.但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偏重于帝王独裁,马基雅维利偏重于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13.
称呼词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反映文化,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称呼词的微妙性体现了语言使用过程中,上下、敬谦、尊卑、权势与亲疏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中西方称呼词的用法,阐述中西方称呼词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探讨称呼词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权势"和"等同"关系是社会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深刻影响着话语交际的互动模式和话语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中西语境中称呼语、指令言语、话轮转换等言语行为的差异,从话语交流的微观构建方面,研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权势和等同因素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的生活习惯及礼貌用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从礼貌的定义及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汉英礼貌用语在称呼、谦虚与客气、隐私及交际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从对待隐私、称呼语、对感谢的不同态度及对告辞或告别的不同表现四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探索了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周桓 《时代教育》2013,(17):173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在称呼、见面、宴客这几方面礼仪上的不同来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意在让读者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同时建议现代人应对异国文化持有客观、尊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