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康伟 《教育科学》2005,21(5):5-8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问题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是哲学学理的逻辑必然,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终极理念,是教育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和未来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事件:去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每学期都将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5、6年级起,学生将接触到有关青春发育期的相关健康卫生知识。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还将涉及避免婚前性行为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如何重新理解教育?如何重新界定师生关系?如何实现教育方式的理性转变?本文认为,从主体性教育向主体间性教育的转向是解决当前教育所面临危机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5.
6.
传统教育理论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基础上,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识论已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主体间性从"主体-主体"的模式出发,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实现了对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从而使主体间性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8.
新课标折射出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从关注人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主主关系,彰显主体间达成"互识"、"共识"的价值所在,实质上构想了人文关怀下教育的理想状态。选择主体间性教育范式实现新课标的价值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且为教育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师生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理论上的主体间性是一种充分的主体间性,实践中的主体间性是一种不充分的主体间性。不充分的主体间性向充分的主体间性不断变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能否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间性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从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出发反思当前的基础教育,主体性的尊重与重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主体间性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主体性教育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主体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改变师生关系中单一的主体性的局限,这时,哲学上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解脱了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困境,使师生关系成为主体间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教育领域正在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商谈、交流和沟通,通过平等对话与交流,寄希望达到不同主体认识和情感上的共识,并达致教育机会公平的目的。主体间性思维方法为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在教育领域运用主体间性思维方式取代主体性单一主体范式,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主体之间的可沟通性、可传达性。而“交往合理性”和“交往行为”为不同教育主体间的对话与沟通提供了可能性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从关注人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主主关系,彰显主体间达成"互识""共识"的价值所在,实质上构想了人文关怀下教育的理想状态.历史教学选择主体间性教育范式,是实现新课程改革价值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参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图阐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4.
消解主体间性教育的内在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困境,体现出一种不充分的主体间性关系,为了消解主体闻性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内在困境,我们应从尊重并提升学生的前理解、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实践性关往、保留学生的差异性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谦 《成人教育》2004,(11):31-32
主体间性教育认为教育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教育并非是主体性教育的对立或 超越,而是补充。主体间性教育并不否定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自主性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和应用,主体间性思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从创新教育者思政教育思维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交往资质和营造合理的思政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探析,以保证其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性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它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和教育活动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广东教育》2005,(11):62-62
认为新课程高考要彻底变脸、解决现有考试中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认为课程不管怎么改,高考不改也没有用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新课程高考究竟怎么考,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的苏盛葵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认为新课程高考要彻底变脸、解决现有考试中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认为课程不管怎么改,高考不改也没有用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新课程高考究竟怎么考,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的苏盛葵提出了几点意见:一、实行一次考试,一份卷内分必修、选修两个板块。这是因为,高中新课程追求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两块,有必修、选修之别,首先保证共同基础,再鼓励多样选择。高考新方案应对应这种新的课程结构特点,体现两个板块的差异。二、试卷结构追求简约和综合化。必修赋分100分,选修50分,总分150分。控制全卷题目数量,必修部…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近代的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所以,当代的教育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还原了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本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