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要使数学教学从书本走向生活。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知识脱离了生活,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和生活的脱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  相似文献   

4.
李俭 《陕西教育》2009,(3):40-40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会有更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熟悉生活背景,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让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特别是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会有更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熟悉生活背景,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9.
曹志玲 《成才之路》2009,(19):23-23
一、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的同时,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当前教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热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教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热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教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学习与感受数学生活气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价值所在。本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科学地捆绑和衔接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将数学常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应当熟悉掌握教材的核心架构,善用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万巧云 《小学生》2012,(10):25-25
<正>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交融,让他们真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张玉华 《教师》2010,(30):95-95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必须对现行数学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关注并收集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联的数学问题,强化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同时使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每逢周五,我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真正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触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西师大版第一册数学实验教材《上学了》,让学生感受到上学第一天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