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档案馆经常目睹这样的场景:一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档案馆查阅招工、劳动调配档案,有些人还真的查到了,因为有了这些档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退休、低保、养老保险等一些问题;也有一二些人抱着很大的希望来到档案馆,但遗憾的是没有查到能够证明的东西,这些人很是失望。为什么有的能查找到,有的查不到呢?  相似文献   

2.
程实 《报林求索》2012,(8):60-60
<正>朋友有一个习惯,约我吃饭,到时候总是会看到饭桌上有一堆我不认识的人,朋友的朋友们,当然,这些朋友们之间,很多时候也不太熟悉。朋友很自豪,因为作为一个饭局高手,在他看来,是在把自己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也确实,他的朋友们,也确实有些因为这些饭局而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至少对我来说,这位朋友再约吃饭,我总是会找理由推托,因为和陌生人吃饭,即便中间有共同的朋友,还是感觉辛苦。吃饭,原本是朋友之间叙旧的场合,结果变成了社交场所。这样,我就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社交生活,自己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现在让我登上一架夜航的班机,从高高的天空上俯瞰这座城市,会看到些什么?会听到些什么呢?听人说,在一个足够高的高度看一座城市,所有的繁华、喧闹、嘈杂都将隐退,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和安详……能够从这样的视角去看待浮生的人,一定很超脱,因为他超脱了所有的悲与欢。  相似文献   

5.
我不想进一步讲述T.B.的官方履历,这个自有奥美会发布。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很随和的好朋友,喜欢喝酒、抽烟、泡妞、跟人聊天,说是跟人聊天,通常反而他的话不多,喜欢问你问题,然后静静地专注地听你讲,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却让你心里格登一下,费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话题?我的想法是:许多人喜欢文学,常常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这当然是好事。但总是停留在兴趣上,是不是又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的问题呢?有一句老话:文学是一面镜子,一面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子。所以,我们谈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满足一种个人兴趣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认识形形色色的社会与人生。应该说,这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一种精神生活。我想通过介绍几部很有影响的当代文学作品,和大家一起认识作品中反映当代作家对于社会的认识,对于人生的探讨,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项应当实施的工程。从感性说起或许容易说明问题下班回家,或者节假日里,在对传媒的选择上,你会做些什么?从我个人来说,如果看电视,一般会先打  相似文献   

8.
很高兴看到喻先生的反驳文章,因为只有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才能充分阐述各自的见解和理由,让大家来判断哪一种说法更合理些,从而推动新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觉得学术争论与辩论竞赛有原则的区别,辩论竞赛仅仅是逞口舌之利,明知对方讲的是真理,也要用诡辩将其“驳倒”,最好对手三缄其口,让其独擅胜场;而学术探讨则是通过论争明辩是非,希望双方都有充分说理的机会,目的是通过科学思辨使整个学术界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这种认识上的进步,正是论辩双方的共同贡献。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相信会创造出更好的学术研讨气氛。  相似文献   

9.
认识黄匡宇先生是在1996年秋天的广州,当时我正在参加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一位朋友告诉我,暨南大学有位黄匡宇教授,很有个性,很有见解,问我想不想见见他,我欣然表示同意。于是,第二天晚上我们在一家咖啡厅里见了面。黄先生一说起话来眼睛就会睁大,显得很亢奋,慷慨陈词,见解独到,果然如同那位先生的介绍。我是山东人,马上就想到这位江西老表脾气很像我们山东人,如果没有后来的交往,大概黄先生也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不久,黄先生给我寄了一篇稿件,《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电视传播中…  相似文献   

10.
曾鹏宇 《新闻实践》2011,(1):39-40,41
我曾经有个很响亮的身份:“深度调查记者”——做过新闻的人都知道,深度报道是新闻领域中最富有挑战的新闻类型,也最能带给新闻人成就感,因为你要面对比一般事件更复杂的现场情况,要承担比其他同行更沉重的工作压力,但同时也会收获比一般采访更强烈的反响与认同——正是这种兴奋感支撑着我从一个热点新闻,走向下一个热点新闻,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1.
我在《石头开花》中担任《三月三》这个单元的导演工作.最初在我接到这个任务时,拿到的是扶贫干部自检过关难的命题.但在了解所有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件事情让我感触非常深:一是很多扶贫干部都非常年轻,二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很多年轻干部牺牲在了岗位上,多达一千多人.其中一个事例让我有了很具象的画面感,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年轻的扶贫...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我发了些作品。加起来,也能编个小册子了。我第一次给杂志投稿,是给《星星》诗刊。一篇很一般化的稿子,虽说自己是费了一番劲的,可也知水平不高,未必会有着落。谁知,二十多天后,竟收到了采用通知。这稿子发在1982年3月号的《星星》杂志,对我来说:意外!再回头看那稿子,经过编辑的一番“装扮”,也很有些意思了。这一下,我激起了兴趣,一篇一篇投出去,也陆陆续续发了一些。有人说:“你编辑部有人!”想想吧,我一个地道的山里人,认识哪个编辑呢? 记忆最深的是《飞天》诗编辑张树申老师。我寄去六七次诗稿,他也回过六七次信,信是那么中肯、亲切:错别字、错用的标点符号哪些要改,哪一节可删去,哪些词语意境不够,今后从哪些方面抓起,等等。记得有一封信有这样的话:今后把字写  相似文献   

13.
教学做合一     
徐娅婷  安文华 《大观周刊》2011,(40):108-109
中国人挺讲究悟道。那我们搞教学的人也会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现在我说出来好象很自然,可是这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转了很久,却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也许),有些人毕生都灯红酒绿,他们生活得也很(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15.
我是先读钟国兴同志的文章及论著后认识这个人的。在10多年前在中央级的大报上多次读 其文笔流畅、思想活跃、观念新颖的文章,极其佩服。后来我到党校工作,才在工作中认识 到了这位才华横“淌”的怪才。后在老同学杨占生的推荐下,细读了其大作《重画世界》,该书是其在读研时的成果与思想。现在读起来其观念和观点仍很前卫,当然谈不上落后了。我有些地方没有读懂,其深邃的思想并没有吃透,但敬佩之意逼着我说些心里话,也算做书评。写书评,一般不评书的形式,但本书独特不得不说。在形式上看:一是新颖,打破了几千年 的章节目的…  相似文献   

16.
龙视首届观众节的活动很丰富,演出也很精彩。并且我们也都能参与其中一起互动。有龙视观众节这个平台,我对黑龙江电视台的整体形象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这样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我感受到这不仅  相似文献   

17.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1,(12):29-30
在大陆能畅销的出版物,引进到台湾后未必能畅销,应该是两岸出版人普遍的共识。虽说如此,两岸出版人还是很努力地想找出大陆畅销作品、作家也能在台湾畅销的一个基本的规则,毕竟一来简体版转成繁体版的出版成本低,二来近年大陆方面的畅销书动则数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的销售量,让小市场的台湾出版人很是羡慕。早先笔者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后来发现,把问题反过来看,或许可以让问题更有趣些,也更清楚些。那就是,在  相似文献   

18.
一千多年前,南京城还是一片乱摊子,城区很小,人很稀,房价很便宜。城中有位杨先生,总想找个能赚大钱的项目。杨先生又有个朋友,姓钱,人称钱处士,钱处士建议去炒房地产。杨先生说:“别开玩笑了,就咱这破地方,搞房地产也没人买呀。”钱处士说:“你只管去西郊圈地,包你稳赚,赚了分我一半,赔了算我的。”  相似文献   

19.
家务事     
《出版参考》2007,(12):38-39
“小心啊.”我对正打算结婚的儿子说。“结婚不仅是娶自己爱的人,也是组成一个全新的家庭。你最好现在就弄明白以后会碰到什么状况:家务事.全都是些家务事。”  相似文献   

20.
“脱水”     
编辑改稿,可以说十次有十次都是把长稿改短、把冗稿改简;我称其为“脱水”——即挤掉这一类稿件中的水份是也。堆放在编辑案头的不少来稿(包括一些水平在发表线以上的来稿)水份太多,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报刊上关于“短些,再短些”的呼吁也时有所见;不过呼吁归呼吁,给文章中掺“水”者却依然如故,照掺不误。缘何会如此?我以为这里面有一个作者的水平问题。不要以为短文章就一定比长文章好写。我是写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