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不仅影响人的思想品质,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调节作用。因为语文阅读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很多书的精髓不是单一分析出来的,而学生从中阅读感悟出来,所以培养阅读个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戊”字音wù(务),四声,是天干的第5位,古汉语有“戊夜”一词,即指天亮前的五更时分。天干的10个字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音guǐ,鬼)。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将其用来表顺序数。另外,商王为祭奠其亡母戊氏而铸造青铜器叫“司母戊”。“戌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们的教学管理侧重于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价,其立足点是“管住”,其结果是“管死”?这种“他控”的管理方式,使  相似文献   

5.
论“师爱”     
一、师爱的内涵何为师爱?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这是从字面上的理解。实质上,师爱的内涵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博大精深的。说其“丰富多彩”,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性格和特长的了解上,还表现在对他们的学习、工作、身体、娱乐和休息的关怀上。师爱的全面与细致,甚至超过母爱、父爱。说其“博大精深”,是因为其胸怀宽广、品德高尚。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敬的人。”他把师爱定位在教师创造出令自己崇拜的学生之后所获得的人生幸福上。有一位教师就…  相似文献   

6.
“声”、“音”、“乐”现在通常作为一般性词语来使用和训释,而三者在音乐意义上的关系问题,即三者在音乐系统内的特指性含义,已基本上被人忽略。至使一些与此相关的词语和语句亦被曲解、误训。同时,又由于三者“浑言”、“析言”已经相混,其文化意义上的差异性现已基本消失,这也使得人们在阅读理解上出现曲会。为了清晰辩认和正确理会所谓“郑声”、“雅乐”,以及老子的“大直希声”和庄子所云“听之不闻其声”等语,似有必要正本清源。将对“声”、“音”、“乐”的训释,放还在其所自生的语言和文化系统之内来进行。由于古人重礼…  相似文献   

7.
福州方言的“其”和“过”都是常用词。“其”在古汉语中是个多义、多功能的词。保留在福州话中的“其”可作为助词、量词,而作为量词,古书尚未见记载。“过”在福州话里是个多义、多功能的词素,它可单独成词,又有和其他语素组合成复合词,是一个能产力很强的自由语素。本文从词义、语法功能方面对这两个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知行关系的唯物主义阐述,开始于对先秦哲学进行总结的苟况。苟况是与思孟之俗儒不同的雅德。而孟子在认识论上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唯理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先验论者。无论是唯理主义还是先验论,都共同排斥感受经验,抵毁感性认识。所以盖子的“知”,是“知言”、“知性”、“知天”,全都指向理性。什么是“知言”呢?孟子说: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公孙丑上》)所谓“知言”,实质就是要对各种错误言论进行分析批判,指出它们犯了什么错误,是如何导…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对感悟的培养大多局限于阅读教学,其教学策咯基本是诵读、体验、联想、想象而已,学生所获只是些皮毛之悟,造成大量的伪感悟。我们应正确认识感悟,并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感悟。创设“愤”“悱”情境,寻求“感悟”机缘,让学生获得认识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言教”与“身教”陈旺先.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是传技文化知识,都离不开‘言教’,可以说‘言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两个教师的知识水平相仿、教育对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其教学效果却可能迥然不同:一个...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知识外,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对知识掌握状况的了解均离不开教师的认真观察,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语》“巧言令色”中的“令”字,通常被训作“善”,但对于“令”字该词义的来源,学术界却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在研究分析了传统训诂对于“令”的词源的观点之基础上,结合先秦语言实际,认为,训为“善”的“令”字实际是一个“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其记录的词义确切地说是“形容人品貌,名望等的美好,或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敬称或对事物的美称,形容词。”同时,文章还辨析了可以训作“善”的“令”“ ”“灵”“良”几个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形势下,在教师配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对“两课”进行“化整为零”式改革,是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俗话说:“哪片林里没有棵弯弯树?”一个班级自然有后进生。而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本人认为,做好后进生的工作要做到“五多”、“三少”、“二不”。一、“五多”“五多”即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多观察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一)多了解学生。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就应充了解学生,对后进生则主要了解其落后的原因。了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可通过学生了解其以往在校表现,可通过家长了解其在家表现,可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其课堂听课情况……,然后汇总分析,找出其…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6.
凌烨 《上海教育》2005,(5A):55-55
曾经听过一位知名的特级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体会时说:“我在上课前心情总会习惯性地紧张,这时,我都要把自己的情绪努力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走进课堂;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地方,容不得我有丝毫的懈怠。”这位名师学识不可谓不渊博,教学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更是在常人之上,但每到课前仍是感到一种压力、一种紧张,这正是缘于其对事业近乎神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佘永 《中学理科》2008,(1):102-103
注重对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考查,即侧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的考查,是高考发展的总趋势.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且能正确地复述、再现和辨认,是融会贯通的前提;注重挖掘试题中隐藏的多种信息,深究其可能的变化,这是灵活运用的关键.下面以一道有机题的变化为例,研究其可能的变化及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王佳伟 《现代语文》2006,(12):127-127
笔最近翻阅《新华字典》(第10版,2004年3月北京第210次印刷,印数50万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8月北京第342次印刷,印数20万册)、《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2001年11月第6次印刷,印数24-26万)等工具书时,对其中几个字词的释义和注音产生了疑问,现对其稍加分析,恳请方家雅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  相似文献   

20.
对“你”、“我”、“他”活用的语言实例作了分析说明归纳,指出它们在不同语的制约下的规律性和各自表达的不同概念,阐述了其活用的作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