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和近     
一提到文言文教学,也许我们语文老师的脑中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出现这些概念:文学常识、词句意思、语法知识、落实到位……也许我们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之乎者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好打瞌睡……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文》2005,(6):97-97
阅读,几乎如同饮食和呼吸一样,构成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广义的阅读包括一切对环境、自然、社会及其意义的解读,文字或字母阅读(也即通常意义上的阅读,有时也称文本阅读)只是它的诸多形式之一。通常意义上的阅读,作为—种书面的理解与交流形式,它与写作、听话、说话—起,构成言语交际的整体而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良好的教学意识和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语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远和近     
小时候。从家到学校,两里路,从奶奶家到学校,一里路。因为奶奶家有吃不完的炒蚕豆、麻花糖,于是总赖在奶奶家,对父母说:奶奶家离学校近,家离学校远,住在奶奶家,上学方便。那时候,远和近,是一个距离的概念,分得明白清楚。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等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发展,就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课堂教学各要素和结构的优化,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相似文献   

8.
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长文短教”?笔者在教学中傲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11.
参加过多次教改优质课评比,总在想:什么才是最好的课呢?好的语文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时候,往往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设计出一个最佳教学方案,能较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然而,学生思维非常活跃,遇到学生提出相反的疑问时,教师应镇定自若而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13.
14.
热烈奔放的激情美。“文章不是无情物。”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会饱含激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共振,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充盈于课堂。高度集中的内容美。语文教学因为受空间、时间和教学目的的限制,教学内容必须相对集中,教学结构要严谨,教学节奏要紧凑。一堂课落实多少“双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都要清楚明了。灵动活泼的跳跃美。语文教学虽有很强的时空性,但并不是什么都要讲,都要学。应根据单元及课文教学要求,突出重点、难…  相似文献   

15.
16.
王翠华 《云南教育》2005,(35):29-30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现代教学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教师的心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按照所教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探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18.
刘文波 《函授教育》2002,(1):47-47,57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整体的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体会到了这一点——美的教学语言是获得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20.
远与近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人与人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而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超越,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