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春华 《中学文科》2007,(12):140-140
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光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北宋著名词人秦现《淮海词》愁情的形成原因、描写特色。挖掘《淮海词》在愁情表现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文学鉴赏作品,通过对黄河浪散文<故乡的榕树>中情与景有机的结合,将眼前物通通经过作者情感的洗濯,然后再用工笔般的精雕细琢地描绘,从而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呈现给读者,为我们寻幽探微般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这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都提供了规律性的认识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晏殊的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在苏教版必修四教学参考中对这首词的上阙有这样的鉴赏:“上阙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相似文献   

5.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183;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阐述了“情”“景”互相影响、转化的关系:“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唐代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进一步提出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和的见解:“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人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相似文献   

6.
2001年宁夏秦剧团排演了大型古典历史剧《梨花情》。该剧以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与突破传统的舞美设计,体现出极佳的舞台艺术效果。《梨花情》中,笔者饰演孟云天这一角色。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塑造孟云天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一部《围城》,差不多所有的男女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爱领域,钱钟书先生用其不朽的笔描绘了关于情与爱的众生相。本文试图围绕着方鸿渐,把《围城》所展示的情与爱分为一夜情和偷情、旧式婚姻及新式恋爱三种样态,并根据作家对待情与爱的态度和传统道德观念,按照庸俗、传统、世俗、理想的情与爱顺序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围城》真实地揭示人生的困境和感情的困惑,但是,钱先生的情爱观是传统的、矛盾的、悲观的、失望的。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的主题思想是:美国旧南方的蓄奴制最终要走向衰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历史进程具有不容逆转的必然性。康普生的家境衰败就是蓄奴制旧南方衰亡的缩影。福克纳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是:多角度、意识流和象征。  相似文献   

9.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秋思》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 ,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 ,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她前期的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善于运用朴实的白描手法,描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隽永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美好的语言,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在这素雅、朦胧、静美的景中蕴含着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情如山中的雾霭缭绕盘桓在荷香月色中,景物如仙葩玉露沐浴在淡淡的情感中,情与景达到高度融合,艺术地再现了身处黑暗中的作者的矛盾的内心世界,本文试从文章的感情基调与艺术成就两方面谈谈《荷塘月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阅读”是2008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方面,将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习惯于应付客观题型的广大师生.特别是不少复习备考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往往存在着惶恐心理.不知该从何处人手去提高自己阅读鉴赏方面的能力.从而适应这种“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0月5日,正值抗日高潮,陕甘宁边区延安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将军枪杀女学生事件。电影《黄克功案件》真实而震撼地完成了对这起敏感历史事件的叙述。观影之后,笔者认为,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以史为鉴、呼应现实,方是此影片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青年男女本能情欲与礼教信条之间天然对峙的角度切入,对古典名剧《西厢记》的戏剧冲突重新予以发掘和体认。文章认为:贯穿《西厢记》全剧的戏剧冲突,是崔、张由一见钟情的爱恋发展而来的自主婚姻理想与门第婚姻观念、礼教禁忌的激烈碰撞。剧作家让一对儿痴情恋人在经历过这种种波折之后最终结成美满“眷属”,雄辩地证明了情对礼的战胜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183;秋恩》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续小娘歌十首》是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篇什之一,其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都值得单独对它加以品评。而对此诗内容的理解又存在着一定分歧,故有必要对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以生动的创作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福克纳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以时空变换、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基督教原型等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了种植园主康普生家族几十年间的兴衰与沉浮,并以此展示南方社会的腐败与解体。本文尝试从:1.约克纳帕塔法体系;2.时空变换、多角度叙述;3.意识流手法;4.基督教原型等方面来揭示福克纳在语言操作、技巧运用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8.
《山海情》是一部以"脱贫"为主题的电视剧,热播后引起广泛热议.人们多关注的是该剧与现实生活乃至政治经济方面的关联,却容易忽视该剧在文艺发展历史上的承传与创新.尤其是该剧对"初心"和"民心"的彰显,恰是延安文艺精神"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劳动叙事、创业范式、集体创作、艰苦奋斗及南泥湾精神等也都内蕴其中.在这些积极而又内敛的...  相似文献   

19.
《陈情表》采用了融情于事、融理于情的艺术手法。这一艺术手法存在着一个“事”、“情”、“理”的层进关系,因为没有“事”就没有“情”,没有“情”就没有“理”。如果说“事”是土壤,那么“情”就是土壤里生长出的大树,而“理”就是大树上所结的果实。然而,在实际的评论分析中,人们论及最多、最深的是其“情”,而对其“事”,特别是其“...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一部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名作。小说中4个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着以情与爱为基础,受去与留、生与死影响而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的复杂关系。这样的人物关系又与小说的主题意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艺术构思的精细与巧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