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姓话题”是1999年《丽水日报》版面改革中新增加的一个栏目,从1999年1月7日在头版头条与读者第一次见面,到年底共刊出36期,36篇文章,其中上了头版头条的有18篇。在开栏的话中,“百姓话题”就提出了办这一栏目的宗旨,即“让老百姓说,说老百姓自己的事;为老百姓说,说老百姓难办的事”。设置这一栏目,“就是对老百姓普遍疑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分析,提出我们的观点,表示我们的态度,努力为老百姓释疑解难。”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在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了一些心得。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于2004年7月11日正式开播,迄今已有5周年了,是目前全国电视节目中唯一一个以弘扬孝道为宗旨的栏目。这个栏目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这种让全民旅游的方式究竟能不能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中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博士后赵晓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假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名词,是“鬼怪式”经济。他甚至用了一个更为严厉的词形容——“大跃进”。他认为黄金周并不能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一个小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发生和演绎的故事丰富多彩,说不完,道不尽——真、善、美的,让人赞叹,催人奋发;假、恶、丑的,让人厌恶,给人教训。由于这些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老百姓也就最爱听最爱看。因此,说家庭是新闻的“富矿”一点也不错。 小家庭有“大新闻” 俗话说:一叶知秋,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个小家庭的人和事,也能反映国家兴衰、社会变迁、人类进步这种大变化,也能体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风貌。也就是说,小家庭能出“大新闻”。 去年以来,《温州晚报》曾进行过这样一些尝试: ——组织“回首旧票证,喜看新变化”报道活动,请一些家庭以他们收藏的粮票、糖票、布票、煤球票等旧票证为引  相似文献   

5.
地市晚报如何创新开展相亲类活动,东楚晚报坚守“新主流情怀,老百姓情结”办报宗旨,扎根黄石,着力创新,精耕细作,于今年8月份推出“东楚寻缘·2013七夕之约”相亲会,再次赢得广泛好评。从2009年开始,东楚晚报打造“东楚寻缘”这一品牌相亲活动,宗旨是为都市单身男女打造一个交友、婚恋服务平台,目前连续5年成功举办该活动。这些年的连续实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6.
继1993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生活空间》开始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了纪录片的另一个名字。本人是最基层的电视工作,也做过一些纪录片,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感同身受:这类关注现实中的人的电视式样之所以受欢迎并取得成功,是因为创作自觉地倾听这个社会中人的心声,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何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类新闻栏目制作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些报刊文章已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论及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类新闻栏目紧紧围绕一个“民”字,以关注民生的立栏宗旨, 贴近民情的报道内容,便民参与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目光,提高了人们的兴奋点。用有些观众通俗的话讲,这类栏目的成功,在于它“离平民百姓最近”,“是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8.
李金萍 《新闻窗》2012,(5):15-15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采访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4,(12):20-21
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开播已经一年了。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栏目,也是一个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栏目。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城区记站记们的辛勤工作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努力,《百姓连线》已基本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新闻”,“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的栏目宗旨日渐鲜明,栏目在社区、在百姓收视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松江的城镇建设、经济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也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各项建设迅速、顺利、健康的发展,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松江区档案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建设过程中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建立档案(简称“涉民档案”)。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新闻调查”0这个栏目的片前有两句话:“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用以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和宗旨。这两句话的确很有意思。我们通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即过了某个时间,或者人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那么,你这条新闻也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2.
段秀峰,襄汾县人民政府的副县长,论官职,只是“七点五品”的芝麻官,然而他铭记共产党人的宗旨,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的疾苦,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赞誉和拥戴。 为民解忧岂有“分外”? “为民不为己,为仆不为官。”段秀峰自拟自写的座右铭,端端正正贴在办公室正面的墙上。县长办公会上给他分配的工作是繁重的,  相似文献   

13.
记者到底在社会活动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仅仅扮演一个“喉舌”角色,把发生的新闻告诉受众吗?现代社会各种矛盾较多,记者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进行报道,老百姓看了不满意,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时,记者就应该充当“社会活动家”,通过自己的活动为老百姓做实事。很久以前有这样一篇报道。某居民楼里因为有一户居民没有交电费,结果电力部门将全楼的电停了。对此,居民意见当然很大,处理不好容易使矛盾激化;电力部门自我感觉也很有理:只有一个线路,要停只能全停。记者就此进行了简单地报道,报了就没有下文。我认为这个报道就只当了一次“喉舌”,没有担当起“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在这个事件中,电力部门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合同法》。居民在实际用电过程中,已经与电力部门形  相似文献   

14.
“改变传统观念,参与体育比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这个大舞台唱好经济戏,而且也能发挥报纸的优势,唱好新闻戏.”这是我们《洛阳晚报》从今年5月至6月成功地举办全国拳击锦标赛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新闻摄影永恒的催化剂,是“酶”。没有这个“酶”,新闻照片就无“情”无“味”,就无法打动读者,打动老百姓。  相似文献   

16.
新年新意境     
又 是一个新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又有一个新的祝愿。我们的祝愿是新的 ,却还是一句老话 :衷心期盼我们的读者吉祥、如意 ,康健、欢乐 ,家庭幸福 ,事业有成 !当然 ,也希望读者能喜欢我们的杂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杂志 ,应该说又有了些许新意。首先 ,上海市新闻学会成为本刊的主办者之一 ,这将进一步提升本刊理论研究的层次和学术品位,也使我们能得到专家们更多的指导。其次 ,装帧上稍有变化 ,专栏设置上也有微调。“媒介批评”是新设的 ,为的是强化这个在学术界兴起的新门类 ,促进批评在新闻界的开展 ;“媒介经济板块”为方兴未艾的…  相似文献   

17.
陈坚 《网络传播》2009,(12):57-57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网友曝”冲破了媒体对新闻源的“垄断”,同时也有了民间老百姓的声音,从而在我国新闻史上开创了一个老百姓有较自由地发表言论的新时代,我认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周青 《重庆档案》2006,(5):12-14
一、人文精神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人文精神?搞清这个概念是建设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但这个概念也许就如什么是文化一样,有太多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普遍表现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按照这样的理解,人们对重庆人文精神的表述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是“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苟欣文教授语)”,有人认为是“忠实诚信,吃苦奋进,不甘落后”(王重举教授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有一个起点就是人,是围绕人的活动而言的,它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X):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20.
1991年4月,我参加江苏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期间,私下从淮阴市(现淮安市)朋友那里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沭阳县沂涛乡少数农民定期集会,演唱自己编写的反“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说唱鼓词,鼓词内容有矛头直指乡村干部吃喝挥霍和贪污腐败的这样四句独白:“长的是鳝鱼扁的是鳖,干部个个都爱吃,口口都吃农民肉,个个都喝农民血”;若一个村的干部到老百姓门上收提留款,农民便聚集其他村村民前来声援助威,有组织地开展“抗上交”。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吃惊地思忖着这样一个问题:莫非农民真的要“造反”了?我决定作实地调查,把这个问题弄个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