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如何对待学生,是教师这一行业常谈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回顾自己十九年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深有感触,要想做一个好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象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由此可见,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是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师爱     
师爱是师德的精髓,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崇高的道德感情,也是沟通师生思想感情的一座桥梁,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动力。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昭苏万物之效。热爱学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传统。孔子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主张教师要“诲人不倦”,要尊重学生,提出学生可以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爱的产物,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真诚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根基,是教师取得成功的法宝,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发他们情感的涟漪,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以至渐渐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者的爱是世上最崇高、最无私、最理智的爱。教师用心去热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达到和谐一致,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贾灵丽 《甘肃教育》2014,(17):28-28
正要教育好学生,先要热爱学生。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爱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和道德情感。当你对某人某事产生深深的爱意时,你就会去追求、去拼搏,去千方百计地想得到这个人、想做好这件事。教育学生也是一样,当你深深地爱自己的学生时,你就会下意识地去教育好你的学生,促使他们成才。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它反映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祖国未来的责任。热爱学生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最富有责任感的职业,从教十八年的经验使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热爱学生不光是教师的天职,更是师德之魂。教师在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应坚持以德育人,以爱育人。爱越多就能使师生的感情越深,学生就更亲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因为师爱永远蕴涵着崇高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弱智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家长、教师的一块心病,科学课对矫治弱智学生缺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让弱智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长进呢? 1.从玩具制作入手,激发弱智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智力落后儿童同正常儿童比较,他们需要的层次低,主  相似文献   

9.
热爱学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教师取得成功的法宝.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尊重,以至渐渐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激励,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呢?关键是一个"爱"字,爱不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努力才一能掌握的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理解和尊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实现教育目的.实施情感激励,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语言激励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近几年弱智学校所招收学生来看,中度(甚至重度)弱智儿童占相当的比例.如何通过对他们实施教育,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使他们享受与正常儿童平等的乃至更多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将来成为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是我们急待研究的课题.在弱智教育中,非智力因素(情感、意识和性格等)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师爱是一种崇高而又纯洁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特点,以下“五要”应是对“师爱”的最基本的要求:1.爱要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应是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真挚的爱。这是一种在对人类后代的本能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人类前途高度负责的具有高尚道德人格层次的爱,既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又有强大的理性力量,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理性的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真情,促使他们形成“向师性”,产生并强化他们与教师交往的愿望,从而真正起到教育感染学生的作用。相反地,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爱的艺术,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因此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把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放在首位,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用每一份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给学生自由飞翔的天空。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所以我真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愿。另一方面,我深知“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以身作则,做学生言行的表率,用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之一 ,就是热爱学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 ,教师的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雨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 ,使我认识到 :没有爱 ,就没有责任感 ,就没有教育。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应当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 ,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事实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爱 ,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具有社会价值。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爱当作社会评价自己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指出:“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逐渐普及化,弱智学校的学生能否进行计算机操作训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与普通儿童同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受到相应的训练,以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从而使他们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弱智儿童由于欠缺抽象思维能力,记忆短暂,因而…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使命决定的,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做为一名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应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教育爱。下面就围绕教育爱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教育爱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教育爱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育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崇高感情,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对下一代的爱,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爱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学生也是如此。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是教师的品格和义务。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尊重和了解。班主任的爱,正是这种情感的渗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知心、交心,贴心。学生才能在被爱的同时,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班集体,爱自己的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只有倾注真情,付出爱心,把他们当作事业的同伴,信任他们,以诚相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达到师生心理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蒋志芬 《学子》2014,(4):67-67
正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许多教师总是过多地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归咎于其智力因素,以此作为一种庇护的盾牌。其实,对于弱智学生的教育一样可以在教师的努力下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只是速度较正常儿童慢一些。尤其是对于弱智儿童的数学学习,在其智力因素的制约之下,需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