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生命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从这一命题出发,教育自然“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要致力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很多学校更多强调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忽略轻视教师的精神世界。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没有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育就是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信任和成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使学生珍惜生命、激扬生命、完善生命.体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把好语音关,让学生记单词变得更容易;其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同时要合理评价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使每一个学生更健全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基础教育”是关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研究,它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和关注研究者自身的生命成长。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在班级建设改革上,“新基础教育”谈到最多、关注最多、探索最多的便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生命的成长、生活品质的提升问题,同时,很有见地、很有实践指导意义地指出“成人”与“成事”、“教书”与“育人”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炜 《新课程研究》2009,(10):77-79
生命教育自20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教育与生命是同步的,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语文学科因其基础学科的特点及优势,必须也能够充分利用广阔的教育资源,成为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主阵地。笔者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生命教育:①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系统深入地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理念;②充分利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懂得珍惜生命,关爱生命;③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阅读赏析讨论法、实践体验法,注意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学习心得,让他们明白珍惜生命的责任和逆境生存的意义;④注重对话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对等性,使教学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让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应该为社会之未来和学生之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可见,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从终极意义而言,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精神的教育。而课堂是关乎学生成长的生命历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感悟细节     
李本华 《师道》2007,(2):28-28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需求。关注每一处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只有对孩子生命的每一处细节给予人文的关怀,教育才会是温暖的、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生命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课堂模式。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倡导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与意义为宗旨的新型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通过教师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引导、教育,才得以实现。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探究初中语文作文点评的有效方式,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践行。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并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地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4,(A3):14-15
本文从关注学生生命教育的角度,对学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素质进行探究,旨在构建教师生命意识、生命知识、生命关爱、生命能力的教育素质,进而提高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也是其自身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是在其教育生命的历程中显现并得以成就的。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是实施生命教育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生命是教师个体生命和职业生命的结合。教师完整的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部分组成。教师生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爱护教师的“自然生命”;指引教师的“价值生命”;启迪教师的“智慧生命”;提升教师的“超越生命”。为此,教师教育哲学的构造应加强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重塑在职教师形象,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建立一体化教师教育哲学体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在促进教师“生命”健康成长中得以不断完善,教师生命在教育哲学阳光普照下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每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生命发展的自觉意识;营造关爱生命的环境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发掘和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得更美好,生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及自由。促进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自身智力及能力范围内,实现最完美的成长与生活;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尊贵,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核心是人,所以教育过程应该关怀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残疾人学校面对的是身有残疾的学生,教会学生理解与尊重生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使学生思考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培养并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意识,也是特殊教育工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