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审题不够仔细,没有领会题意。 【例l】第38题(1)之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要特别注意“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原来处于什么地位,后来又处于什么地位,而不是“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是后者的话,就成了欧洲科技原来有什么内容,而中国科技有什么内容;后来欧洲科技有了什么新变化;而中国科技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就像有些考生答的那样:“10-15世纪,欧洲只有远洋航海技术,而中国不仅有远洋航海技术,还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16世纪,欧洲有哥白尼太阳中心学说,而中国有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欧洲有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而中国有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欧洲有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而中国停滞不前。”这就没有领会题意,只是把原材料摘抄了一下,答非所问,即使费再大的劲也不能得分。  相似文献   

2.
本人参加了广东2009年高考历史科第28题的评卷工作,下面对学生的答卷情况做一分析,供师生们参考。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3.
“孤证不立”是史学研究的准则之一。对2008年历史高考广东卷第4题,不少老师便以此条准则去解释该题的正确答案。笔者认为,该题考查的不是考生对“孤证不立”这一考据原则的把握,而是考查考生从史料中合符逻辑地推理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今年的广东卷又有试题直接强调史料与结论的关系,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几道题作些分析,以说明“孤证不立”与“材料不充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是2008年广东卷第4题:  相似文献   

4.
一、试题分析 高考的语用题一般分为两个类别:考查文学技巧的题目和考查实用技巧的题目。  相似文献   

5.
广东卷第26题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历史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与高校历史教学相衔接的特点。在以往的历史试题中,我们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复述、再认等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而"运用能力"则主要集中在对比、概括、论证、综合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9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的改卷工作,负责第19题(以下称本题)的评卷工作.评卷工作结束后,笔者获得了2009年全省文科数学考生(以下称考生)本题的答题情况及统计数据,并根据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本题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及高考试题的命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尚祚祥 《新高考》2007,(11):42-44
倍受关注、首批进入新课改的广东等四省地的新高考终于在2007年6月闪亮登场,揭去了那片如同遮在少女身上神秘的幕纱,冰清玉洁、晶莹剔透般呈现在我们眼前。新颖、鲜活而不失淳朴、厚实。从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迈进已不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进入实质轨道。如何应对新时代对素质教育有新要求的高考,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仔细研读四省区的今年新高考题,势必为我们把握明年江苏新高考动态,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8.
题目 有机玻璃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有机玻璃的单体A(C5H8O2)不溶于水,可发生以下变化:  相似文献   

9.
笔者参加了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考试卷的评卷工作,对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有些认识,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下一届考生有所帮助。一、既不要洋洋洒洒,也不要惜字如金有的考生认为,答文综卷Ⅱ非选择题部分就是要瞎蒙,特别是回答谈认识、启示之类的发挥题,更是随心所欲,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内容答得越多越好。甚至有的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2008年陕西省文史类考生112153名,文科综合卷之历史学科成绩为:48分的选择题平均成绩22.91分,得分率47.73%;52分的非选择题平均成绩38.69分,得分率74.4%。历史学科平均成绩61.60分,得分率61.6%。与前几年(2005~2007)相关情况比较,我们认为,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I历史试题难度居中,选择题较难,非选择题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教研员和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关注每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非常在意学生的答题情况。在参与了2012年吉林省历史高考评卷工作后,我们对考生答题的情况既有直观感受,又有基于日常教学反思的思考。在这里对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分析,旨在对新一届高三复习备考提出应对策略,提高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河南省高考英语依然采用了全国卷Ⅰ(含听力)。该试卷题型结构稳定,题量和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3.
一、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乍一看,卷面写得满满当当.考生自己大概也觉得很满意,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1.审题不够仔细。【例1】39题第(3)问:“从经济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定要注意,一个是“经济”,另一个是“秦国”。有的考生虽然答出了秦国强盛的原因。但不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比如有的考生答秦国强盛的原因时写道“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好,水草丰富,土质肥沃”。还有的答“秦始皇雄才大略,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统一全国”。这些分别是  相似文献   

14.
黄国庆 《广东教育》2002,(10):30-31
笔者参加了200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评卷工作,根据阅卷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题满分为28分,实际平均得分为13.68分,得分率为48.86%.笔者根据阅卷中的情况,对考生解实验题时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评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就考查言,材料解析题有较大的优势。不仅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史学思维方法,还有助于鼓励、引导探究性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高考卷中的材料解析题(包括参考答案)皆出自专家之手,自然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一、试题与解读(一)试题及其评分标准与示例23.阅读下面三幅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6分)  相似文献   

17.
研读近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材料型选择题已经成为高考选择题的主流题型。新材料的选取、新情境的创设会令人眼前一亮。这种情形下,作为载体的历史材料本身的选取、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真研读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6题,在赏析的基础上对其选材、设问、选项作了推敲,形成了一管之见,以就教于方家。第26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多年来一直参与学生的估分工作.通过考生的估分。笔者认为高考客观题存在一定的弊端。部分考生有猜题现象,高考一定程度上不能如实的反应考生的真实水平.以06年的全国理综(二)卷中的个别物理客观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参与2010年广东高考评卷工作,评卷结束后,我结合考生答题情况对理科17题进行简要分析.期望抛砖引玉,为高中数学常规教学和高三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38题如下:(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关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