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其“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一个地区的党报无疑当是该地区的主流媒体。 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高——在我国,党报主流媒体的地位是自身数十年如一日“修炼”出来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如何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如何应对日趋惨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这些,都是党报必须直面的新课题。正是为了探索这些新课题,作为武汉地区最  相似文献   

2.
3.
4.
5.
张信国 《新闻界》2006,(2):65-66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不少城市党报开始增加社会新闻的报道数量。但是,社会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在依靠大量软新闻拉近大众传媒与广大受众的距离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新闻报道低俗化等负面效应。所以,一些富有远见的城市党报在重视和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同时,自觉地树立了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流意识,以此巩固其社会主流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地市级党报作为权威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地方主流媒体,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有针对性地将党报的优势应用于“三农”报道领域,也会对“三农”的发展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等密切相关的报道。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党报应更新社会新闻观念,将其定位在拥有最多社会注意力资源的非工作性报道上。  相似文献   

11.
孙士全 《青年记者》2006,(12):66-66
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同人们息息相关.对其有选择地、适时地加以报道,是党报应该负有的重大社会责任.社会新闻报道与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或其它报道一样,应当起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刘国华 《新闻前哨》2002,(10):33-33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新闻媒体向市场化进程中,长期受到主流媒体冷落的社会新闻身价陡涨。晚报、都市报率先抢占滩头阵地,各级机关报、综合类报纸,甚至行业报、专业报也积极仿效,纷纷调  相似文献   

1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和党报记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六大开过不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一次殷切期望党的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三贴近”。“三贴近”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方面,“三贴近”中最核心的就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关注群众。作为党的舆论工具的各级党报和党报记者在贴近群众的采访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怎样让读者和上级都满意的问题。全面认  相似文献   

16.
郭维昆 《新闻界》2004,(2):26-27
2003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良好的态势为地方经济信息传播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向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报记者只有突出亮点、把握焦点、反映热点,运用好地方新闻报道的“三种类型”,才能使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作为地方党报的科技报道就更不例外了。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媒体在科技新闻的报道上更要力求实现“三贴近”。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每天播发的上百条国际新闻稿件,都有其相应的新闻价值,其中的国际问题专稿,地区问题分析,燕人物传略,档案,综述等,更是当今报刊争相摘载的“香饽饽”,众所周知,国际新闻既增强了科学及多寡,又反映了编辑“视野”的水,然而,各类纸界媒体的办报方针不同,对国际新闻的采用,编辑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杨金萍 《青年记者》2006,(12):29-30
经济信息越来越成为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吸引受众、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手段。其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重要宣传报道方式,传播经验,匡正祛邪,或褒扬,或儆尤。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新闻在实现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功能之时,更要充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传递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