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稿件的素材类型、信息的来源、标题的制作、引语的选择、新闻背景的运用以及稿件的长短等,都与党报可读性密切相关。
  《人民日报》是中国党报的代表,也是省级、地市级党报学习的榜样。为了解中国党报在可读性方面的量化表现,笔者抽取了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进行内容分析,以便据此提出一些提升党报可读性的建议。这30天的报纸共有新闻报道171篇(包括图片新闻),评论34篇(其中,少于500字的短评12篇、本报评论员文章21篇、社论1篇),其中有20天的报纸有导读。  相似文献   

2.
大标题短文章报纸新闻新特点绵阳日报陈登鹏1994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短风’吹进编辑部”为题,刊登了5篇短消息、短文章。这5篇的字数分别为494字、364字、624字、629字、278宇。之后,又在19日、26日开辟同一栏目,共发了1...  相似文献   

3.
评论的角度     
1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记者蒋涵箴写的通讯《拓荒者的坎坷》,介绍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师李龙城三起两落的坎坷遭遇,并配发马立诚写的评论员文章《评李龙城的命运》。分析这篇评论,可以看出,新闻评论的角度,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为李龙城这样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写评论,无非为他叹息几声,抱几句不平,再把诬陷打击者批评一顿,就算了事。这篇《评李龙城的命运》不是这样写的,评论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他是强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从7月7日《众志成城战洪灾》开始,到9月29日《学习抗洪英模 弘扬抗洪精神》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共发表评论36篇(不含“今日谈”、“人民论坛”专栏评论),其中社论2篇,任仲平文章1篇,短评1篇,其余32篇均为评论员文章。尤其是,从8月9日到9月8目,也就是在抗洪抢险斗争最为紧要的时刻,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每日一篇,有时两篇,篇篇掷地有声。这组评论经过报纸转载,广播电视转播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读  相似文献   

5.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7.
评论的角度     
1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记者蒋涵箴写的通讯《拓荒者的坎坷》,介绍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师李龙城三起两落的坎坷遭遇,并配发马立诚写的评论员文章《评李龙城的命运》。分析这篇评论,可以看出,新闻评论的角度,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为李龙城这样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写评论,无非为他叹息几声,抱几句不平,再把诬陷打击者批评一顿,就算了事。这篇《评李龙城的命运》不是这样写的,评论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他是强者,还是弱者,”评论写道:“这样一条‘铁打的汉子’,  相似文献   

8.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4月中旬至6月初,在一个多月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民日报充分发挥评论优势,连续发表了两篇任仲平文章、两篇社论、16篇评论员文章、28篇人民论坛、24篇今日谈。这些评论,紧密配合党中央、国务院防治非典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紧随抗击非典斗争的形势发展和疫情变化,把握大局,导向正确,筹划周密,推进有  相似文献   

10.
义乌的秘密     
1986年10月28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民日报》第一次以显眼的头版,对发生在义乌的市场经验进行了报道。同时,配发了一篇比新闻本身篇幅更长的评论员文章,其标题就是对义乌结论式的高度肯定——《大兴民间商业》。  相似文献   

11.
评论、理论是《人民日报》的强项。 下面,笔者向读者朋友推介几篇见之于该报的评论、理论文章。 (一).事物自身的逻辑作者深沉的情感──读《人民日报》就“撞机事件”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今年4月 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海南岛沿海的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造成我飞行员下落不明。随后,美机未经允许进入我领空,降落海南陵水机场。围绕这一事件(简称“撞机事件”),《人民日报》于4月5日、7日、12日发表评论员文章《霸道行径与霸权逻辑》、《正义呼声和强国行动》、《把爱国热情化为强国力量》。这组评论所蕴含的严密…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防控工作不仅对国家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媒体的新闻评论工作布置了新的任务。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2020年01月20日到2020年04月26日间有关疫情防控的系列评论员文章为样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量化分析,解析评论员文章所建构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评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信息     
人民日报评论数据库建成人民日报评论数据库6月份建成。该库目前存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日报发表的全部社论和评论员、特约评论员、观察家文章及短评。该数据库可按年、月、日、版,也可按类、主题和各种专指名称(人名、地名、机构名、文件法规等)检索近10年来的评论。今后发表的评论,可以后续,也可溯补。  相似文献   

14.
系列评论是一种新兴的评论形式,有系列评论员文章、系列个人署名评论,系列社论亦有,笔者曾读过《人民日报》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2月10日的连载7篇反对“大锅饭”的系列社论,但在地方报纸上尚不多见。系列评论是针对一些重大问题或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三篇以上,大多连续刊发。笔者在策划和写作系列评论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些问题比较重大、涉及面比较广泛的题材,做一篇评论文章势必篇幅长、中心多,使文章重点不突出,影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世纪交替,历史的脚步显得更加匆匆。站在新世纪门槛,回眸一望去年的《人民日报》,许多重大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汇合成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系列评论,无疑是这些“时代强音”里的一组高亢嘹亮的音符。去年,《人民日报》从1月24日至5月4日,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集中发表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社论1篇,评论员文章10篇。这些评论把握大局,重点突出,及时传达中央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达到了高出一筹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评论员文章。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在转载这篇重要文章时,分别冠以这样的新闻题: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经济犯罪超过三反五反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6月29日头版,有一篇题为《一手抓经济改革一手抓党的建设》的按语,全文虽只300字左右,但其中有句话长达47个字。类似这样的长句,经常在报上出现。难道非要用这么多字组成一个句子不可么? 在大力提倡写短新闻的今天,人民日报很有必要在写短句方面给大家作出榜样。  相似文献   

18.
世纪交替,历史的脚步显得更加匆匆.站在新世纪门槛,回眸一望去年的<人民日报>,许多重大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汇合成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系列评论,无疑是这些"时代强音"里的一组高亢嘹亮的音符.去年,<人民日报>从1月24日至5月4日,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集中发表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社论1篇,评论员文章10篇.这些评论把握大局,重点突出,及时传达中央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达到了高出一筹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7,(24):15-16
在去年和今年的广东新闻奖评选中,南方日报的两篇长篇评论连续摘得“特别奖”.“特别”二字意味深长.以《论五大发展理念》为例,这篇评论确有诸多“特别”之处: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万字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全面系统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文章.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诚如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南方日报刊发万字评论员文章〈论五大发展理念〉》所说:“推出一个整版篇幅的重磅评论员文章,在南方日报历史上还是首次,在全国省委机关报中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信息     
人民日报评论数据库建成人民日报评论数据库8月份建成。该库目前存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日报发表的全部社论和评论员、特约评论员、观察家文章及短评。该数据库可按年、月、日、版,也可按类、主题和各种专指名称(人名、地名、机构名、文件法规等)检索近10年来的评论。今后发表的评论,可以后续,也可溯补。目前,该数据库的工作人员正在进一步完善这套系统,以争取早日为社内外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