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闻名海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凤凰籍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十分热爱家乡、关心湘西自治州的图书馆事业。。近年来,他除赠送凤凰县图书馆、吉首大学图书馆一批珍贵图书资料外,最近又将花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物质文化史专家.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在艰难的人生生涯中不断地更换职业角色.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他都与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本文重点阐述沈从文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人物,只有高小文化的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还是图书馆界的一位老前辈。本文重点阐述沈从文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怎样教写作课,恐怕是一个老师一个教法。沈从文教授是怎样教的呢? 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中,一年级有《各体文习作(一)》,二年级有《各体文习作(二)》。这两门都是必修课。我上大二时,沈先生教我的《各体文学习(二)》。这已是四十三年前的事了,但有些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沈先生上课,没有教案,不发讲义,学生一般也不记笔记。他讲课从来不成本大套地讲什么定义,什么写作方法等等。沈先生讲课的口才并不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先生(1911—1992),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他自幼从未进过学校,靠自学成才,无师自通。一生涉览群籍,博治四部,著述不辍,生前出版专著51种,达八百余万字。内容涉及小学、经学、史学、哲学和文献学等领域,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被誉为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6.
田燕 《兰台世界》2012,(22):18-19
沈从文(1902—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在长期的文学求知和创作过程中,伴随着孜孜不倦的知识追求,他从一名普通图书管理员做起,以个人的亲身体验与深刻感悟,提出了针对图书馆发展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图书馆结下了深厚隽永的浓郁情结。一、求知阶段:一名勤奋的图书馆常客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古城,15岁时他入伍当兵,度过了五年军旅生涯,其中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之一,他学历低浅,全凭自学成才。沈从文的知识积累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不仅长期在图书馆求学,更有多次在图书馆的工作经历,还有以图书馆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考察沈从文的图书馆求学经历,发掘文化名人利用图书馆自学成才的典范,对于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功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论述沈从文文献资料价值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建立"沈从文文献资料中心"的必要性,分析了湖南吉首大学图书馆收集沈从文文献资料的优势,提出了建设"沈从文文献资料中心"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黄荫普先生与中山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荫普先生是香港知名学者,藏书家。他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乡邦文化。自195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对海内外文化出版及教育事业贡献良多。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将自己毕生收藏的珍贵典籍赠送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堪称为学界风范,笔者在联系接受赠书事宜中,有幸认识黄老先生,他对人和善、彬彬有礼,留给晚辈深刻的印象。然而有关他的生平及赠书省馆之事鲜为人知,现将近年来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作粗略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不但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学教育实践,成就其独特的文学教育思想。受教育者只有通过那些有着重要审美价值及人文价值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实现精神及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洪范五先生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该文以档案为基础,阐述了洪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十年里,在图书馆业务规范建设、创建新型图书分类法、完成图书整编、注重人才培养、倡导资源共享理念、建立完整的总馆-分馆体制、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逸夫先生与高校图书馆德明香港邵逸夫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实业界人士,六十多年来致力于电影事业。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积累了几十年创业的经验,认识到兴国必须重教。所以他以拳拳赤子之心,从1985年开始,每年都出巨资捐助内地的科教事业。为早出人才,多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沈怀玉 《图书馆工作》2005,(2):61-61,64
介绍无为县图书馆古籍状况,以及顾廷龙先生晚年对无为县图书馆发展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15.
看到《报刊文摘》1988年12月27日一版摘载《新闻战线》的《新华社副总编朱承修谈沈从文逝世消息迟发的原因》的摘要后,令人对我国新闻事业及其体制上的诸多弊端,感慨系之。下面引《报刊文摘》所载,谈谈个人想法。一、“沈从文先生5月10日晚逝世,没有哪  相似文献   

16.
看到《报刊文摘》1988年12月27日一版摘载《新闻战线》的《新华社副总编朱承修谈沈从文逝世消息迟发的原因》的摘要后,令人对我国新闻事业及其体制上的诸多弊端,感慨系之。下面引《报刊文摘》所载,谈谈个人想法。一、“沈从文先生5月10日晚逝世,没有哪个单位向我们通报情况。”这种惯于坐等“新闻”自己报来,“新闻”不来,又不承认自己没抓到新闻,如此被动的局面,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虚弱素质。这种虚弱是我国新闻事业所以不“新”的劣根所在。当然还有别的表现和原因,如通讯网的作用等。二、“记者……稍一折腾,截稿时间已到,一条短消息没能抢出来。”这个“截稿时间”,完全是体制上的问题。什么时候新闻事业能出现“全天候”服务(特别是通讯社),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真正成为新闻事  相似文献   

17.
张厚生老师毕生躬耕于图书馆事业,为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从队伍建设、图书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专业教学与学术科研等方面回顾张老师对东南大学图书馆的贡献,通过一系列关键事件来展示张老师敦厚朴实、关爱后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文化巨人蔡元培先生一生地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挚爱,高度推崇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为办好我国各因图书馆精毕力,卓著勋劳,值得图书馆界永世景仰和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了蔡元培一生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袁同礼先生与国立北京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论文是作者在"中美文化交流与图书馆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着重介绍了钱存训先生在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工作、进修、奋斗、成功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