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苏地区的革命历史报刊不仅在中共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报刊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我党我军在江苏地区的早期活动,很大一部分是靠这些报刊记录下来的。江苏地区的革命历史报刊详细记录了江苏激烈变革时期的社会、人生百态,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江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活动都在这些报纸中得到记载。整理和发掘这部分珍贵稀缺的档案资料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是上海图书馆收录齐全的重要近代英文报刊藏品。新世纪以来,国内研究者们对《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增多,除了继续关注该报的沿革和史料价值之外,开始更多地依据该报丰富的史料来分析历史事件和讨论舆论空间的建构。有关《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研究在以下五方面取得新进展:报刊的传播作用及背后的动因、报刊笔下的东方文化和中国问题、报刊与社会的互动、报刊笔下的人物形象、与其他报刊的比较。今后可以进一步从报刊传播策略、经济史、政治和中外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按照美国乔治敦大学学者Shelanski对社会之于媒介兼并问题的态度模式分类(效率主导模式和民主模式),1929年《新闻报》股权事件表明,中国社会对于报刊兼并的态度是强烈地偏向于民主模式的。这种偏向是舆论观念、政府力量和商界力量合力的结果。因此,讨论中国近代报刊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把报刊混同于一般的企业,完全以经济的视角予以考察,反过来完全置于政治视角,也可能是过犹不及,而应充分考察社会政治的复杂因素是如何形塑了中国近代报刊经济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按照美国乔治敦大学学者Shelanski对社会之于媒介兼并问题的态度模式分类(效率主导模式和民主模式),1929年《新闻报》股权事件表明,中国社会对于报刊兼并的态度是强烈地偏向于民主模式的。这种偏向是舆论观念、政府力量和商界力量合力的结果。因此,讨论中国近代报刊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把报刊混同于一般的企业,完全以经济的视角予以考察,反过来完全置于政治视角,也可能是过犹不及,而应充分考察社会政治的复杂因素是如何形塑了中国近代报刊经济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媒介的理论表述、系统建构和舆论宣传。10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办了大量革命报刊,《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级政治机关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是中共早期创办的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本文对《向导》周报201期刊物进行梳理分析,从《向导》周报的人员组成、编辑风格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思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1898年,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赴日本留学,到1904年前后,留日学生已有3000人之多,1906年更增至10000多人。这些留学生在日本形成了一个具有政治见解的知识阶层,“他们比任何人都热心地追求那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斗争的理想”。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创办的华文报刊,就充满了这种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这种华文报刊累计达六七十种,这使得日本成为当时革命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本文拟对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华文报刊的历史与作用作一概述。一1.同盟会成立前留日学生创办的华文报刊由留日学生创办…  相似文献   

8.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邓涛 《湖北档案》2012,(6):35-36
蔡和森(1895-1931)是湖南双峰人,无产阶级杰出革命家,早期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报刊宣传活动家,他对中共早期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英关系的学者而言,<中国政治报告,1911-1960>(China PoliticalReports,1911-1960)是一部极有史料价值的书.其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五十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还记录了这段时期有关国计民生的点滴琐事;它以不同于国人的视角筛选的信息,折射出英国外交人员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它谨慎的政治外交用途要求客观而公正的记录,从而确保了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罗伟国 《中国索引》2006,4(2):64-65
《申报》创刊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到1949年终刊,已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3.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大型日报和机关报,早期几经停刊、复刊并在多地辗转出版,在中共新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报刊媒体广泛运用军事隐喻来重述《新华日报》的历史,并通过隐喻表达来勾连中国新闻业的过去与当下,在回溯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职业精神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党报传统的重塑与巩固,以及对新闻权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末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国民话语交锋中,报刊作为新式传播媒体,既彰显了政治结构的深层变革,也在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中调节着社会关系。本文通过检视清末关于国民论述的研究,经媒介史视域回到《新民丛报》和《民报》的论战现场,追问并阐释报刊的传媒技术、组织运作、社会实践等媒介逻辑对国民话语的形塑。报刊不仅为国民话语的生产提供了基础性物质设施,且经由其组织行为将国民话语流通到社会网络中,并通过社会实践将国民话语化为制度性现实。在不断关联、更新的传播网络中,立宪派、革命派与清廷各方迥异的国民认识,不再仅是对异己的否定,更是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中争夺话语的博弈。  相似文献   

16.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7.
《申报》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潘祥辉  王学敏 《新闻大学》2022,(12):1-14+121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大量的党报党刊,这些报刊的名称构成了一道靓丽的符号景观。本文基于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报党刊数据库,对不同时期党报党刊命名的特点等进行了详细考察。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党报党刊类型中最多的依次是通讯、日报、画报、导报和周报,在报刊专名中两字刊名占主导地位,且多以动词为主,彰显了共产党的斗争哲学。与其他报刊的命名相比,“旗帜鲜明”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重要特色,报刊命名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报刊名称本身就是革命和宣传的口号。中共报刊的命名受到政治逻辑和宣传逻辑的支配,在标识身份、宣传鼓动、联系群众以及干预和改造现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功能,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特色。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出版的三部英文《中国年鉴》中的报刊资料,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报刊的发展状况,对研究近代报刊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