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话语作为教师规范化的教学口头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同音异词、同词异音、言不尽意、言不由衷等情况导致教师教学话语的表述晦涩,致使学生理解偏颇。这种偏颇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师教学话语中言内意义、言外意义和实得意义三部分的理解差异,致使话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况。针对教学话语的晦涩,可以从提升教师内在专业素养,强化教师话语转换能力以及落实课堂师生民主关系入手予以弥补,力求教师教学话语的畅明。  相似文献   

2.
语言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师话语与语境的交互关系是促进学生理解全文内涵,把握教师主观意义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语境理论基础,分析了言内语境、言外语境、认知语境与教师话语之间的交互关系,明确了语境、教师话语、学生之间互为依存的教学状态,并以典型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师话语在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作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遵循特定的语境关系,把握其中的变量元素,同时也要注重主观意义的表达,以满足学生心理对教学语境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认知修辞学是从认知角度研究的崭新的修辞学。修辞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修辞建构和话语理解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对语境的正确认知直接影响着话语理解的效果。作者从认知的角度深化了语境的定义,接着阐述了对修辞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不断补充和扩大认知语境,然后受话者根据关联的准则推导和确定话语意义的过程。并在结论中做出了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动态的扩大过程图示,便于教师在修辞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认知语境中明白话语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外语课堂上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由于缺乏英语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师话语就成为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教授的内容,不注重学生的可理解程度,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本文探讨了教师话语与可理解性输入的关系,并提出了使教师话语更容易被理解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价值教育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的使用,共同诠释价值意义、建构价值理解的过程。在这种话语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话语能力,也就是能够基于对语言"形式-功能"的认识,对宏观与微观情境的理解,以及对何种话语权力的洞察,有策略地在语言及非语言符的使用中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声与思考的意义诠释空间,使其服务于价值自觉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教师要有能力保持自身话语的可协商性,让学生成为价值建构的主体。教师还要擅于搭建意义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6.
表内除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除法意义内涵的理解不准确,导致教学出现一些偏颇:比如,侧重等分除而弱化包含除,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知识;又比如,更多注重学生运算的正确率,而忽视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现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研究框架,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出发,优化“表内除法(一)”的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即语言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工具。在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是学生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至关重要。文章从教师话语的度与量、教师提问、教师礼貌等方面探讨提高教师话语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话语的间接表达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间接表达所产生的是话语的会话含义,它委婉地体现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用逻辑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消除话语字面意义的"冲突",完成话语字面意义到会话含义的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话语意义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9.
王君 《考试周刊》2008,(22):138-139
教师话语在听力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听力材料,好的教师话语可以促进听力过程中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反之则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标.那么怎样才是好的教师话语呢?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运用对交际法教学理论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话语的三个原则,即指导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同时提出了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的几个方面,如注意检查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和注重与学生的眼神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话语的质、量、有效性、可理解性及得体性决定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该从宏观入手抓住主要信息,再深入到微观的语言表达形式,侧重解决如何理解话语意义的问题,把语言教学的注意力引向语言的使用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理解受文化影响和语境的制约。英语短对话听力中的隐喻性表达影响着学生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重视词汇教学和文化知识的渗透,同时要帮助学生借助语境,发挥联想,培养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晓敏 《现代语文》2013,(10):82-8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做好文言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字词古今差异很大,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文章晦涩难懂、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文言文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加强学生对字词含义的记忆,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以人为本"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背离,表征为话语语境的异化,致使"理解"与"共识"的缺失;话语内容的固化,导致"义务"与"兴趣"的偏移;话语形式的僵化,造成"理性"与"情感"的分离。回归教学的本真,提高教学话语的可接受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教师需要着力做到:尊重学生,形成真诚表达的"话语场域";读懂学生,实现话语内容的"视域交融";感染学生,追求话语表达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肢解美文,割裂上下文联系,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学习起来味如嚼蜡,或理解有失偏颇。课改以来,这种现象确实已很少见,但许多教师往往把"整体把握"理解为初读课文后浮光掠影的概括内容或谈感受,究其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整体感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缺乏研究和探索。笔者在此发表拙见,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一、整体感知的理论依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话语进行交流、沟通,保证语文课堂的顺利进行。教师通过精彩的教学话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等。本文旨在从话语的角度入手,探究语文课堂话语的功能、形式、特点,分析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话语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课堂内外,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对实际语言的调查去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如何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话语学习语言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着重了解了话语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即话语理解和词汇习得。从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始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话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他们所学到的词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话语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语和口语的问题,涉及到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本文对这一论域中概念使用的混乱和思想观点的偏颇予以审理,对主流话语和民间话语、文化传承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民族共同语和方言、语言教学的规范性等问题进行清思,旨在反拨对“课程生活化”的狭隘理解,反对课程研究中社会学模式的泛化,为书面语、共同语的教学正名张本,提倡语文教学对日常口语层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理解词意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不少教师开始逐步淡化词语教学。但缺少了教师的必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难免会有失偏颇,甚至完全错误。所以,在学生疑难处,教师还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研究》2017,(6):29-34
课堂中教师对话语社会意义生产的洞察、对结构性话语的自反性思考以及教师策略性地改变话语规则体系以重建课堂话语秩序及其权力关系的能力,对于实现学生的实质性参与至关重要。缺乏话语批判意识和话语控制能力,教师将成为课堂话语霸权的附庸,学生参与则流于形式。因而在教师教育中应拓展教师文化批判的视野,促进教师自觉审视话语背后的观念系统。在日常教学中应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具有实质意义介入的课堂对话,通过实践智慧的增长提升自身的话语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翻开人教版数学教科书,我们发现里面大量选用了学生熟悉的书本、玩具、花盆、动物、看电视、踢足球、买东西等生活中的题材,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颇,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意图、新课程理念,理性地认识生活化教学,让生活与数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