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1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是古代中国农业,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虽然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对这个主题的叙述方式有较大差异,但是都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如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等。由于教科书的叙述比较简略,一些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时搞不清楚这些概念有什么区别。概念不清,要准确、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比较困难。本文对这几个概念略作梳理,供教师们参考。一、古代农业与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生龙 《学科教育》2001,(11):17-19
章从重视农业是基本国策,奖励耕垦是前提,兴修水利是百年大计,推广农业技术是保障等四个方面叙述了学习古代农业发展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生龙 《教育学报》2001,(11):17-19
文章从重视农业是基本国策,奖励耕垦是前提,兴修水利是百年大计,推广农业技术是保障等四个方面叙述了学习古代农业发展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由来 在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讲述中,"耕作方式"这一概念被大多数中学教材所采用,但是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对"耕作方式"概念的理解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因为不同教材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表述不尽相同,即使同一本教材对耕作方式的前后表述也出现了矛盾.  相似文献   

5.
变教材为学材 ,架设起学生由死记硬背 ,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勇于提出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教师由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的桥梁 ,是新一轮课改对教材编写的要求。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 ,由龚奇柱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全国初中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 ,较好实现了这个转变。该教科书的中国史部分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大板块构成 ,每一板块下设若干学习主题。每一册教科书又由“写给同学们”(即编写说明 ) …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Ⅱ中,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内容标准”之一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了弄清“耕作方式”一词,笔者查阅了《辞海》等工具书,并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论述的学习与比较,发现对“耕作方式”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刀耕火种”“火耕水耨”和“游耕制”等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和中国一样,印度尼西亚正在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科书也随之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教科书内容和编写风格、编写模式的变化体现了该国教育思想的变化.和2006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相比,印尼2013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内容大幅减少,但是更加注重"解决问题"导向的数学学习模式,注重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问题中,学习主题深度加深,各主题知识范围也扩大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农民题材占有绝对优势,这一创作现象说明中国作家与农村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从而构成了百年中国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即对农民意识的批判。从思维方式的农业文明特征、叙述方式的传统文化属性和介入现代工业文明话语的失败,也表现出百年中国文学农民话语写作对工业文明的漠然和阻隔。总结中国文学现代进程怠惰与滞缓的经验与教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迥异于西方戏剧的叙述方式是中国古代戏曲尤其是戏曲悲剧独特风貌形成的直接原因。从今天的文体观来看,古代戏曲中实有着小说与戏剧叙述方式共生的现象而又倾向于前者,突出表现在叙述者的存在、开放式叙事与史传式结构等几个方面,这种"小说化"的叙述方式给古代戏曲悲剧带来了两点影响,表现在文本存在形态的复杂性和兴亡悲剧的杰出成就上。  相似文献   

10.
“分类学”与“传记学”的叙述方法构成了现今中国美术史教材中的两大叙述特色。然而,从一些个案分析显示这两种叙述方式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运用“分类学”的叙述方法去处理中国古代的石窟寺、屏风画艺术时就会出现一些分类模糊的局面,而运用“传记学”的方法去分析中国古代美术家及其作品风格时,则又会使一些讨论过于刻板。应当参考国外汉学界中一些中国美术史、考古学教材中的相关叙述方法,采纳其合理性成分,可作为撰写中国美术史教材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高中区域地理教科书中案例的设置分析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中案例的教学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课标明确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相似文献   

12.
变形,作为文学主题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类,在中国古代原始神话中渊源已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山海经》中。《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之渊府",是"古今记异之祖"与"古今语怪之祖",它通过人与异类动态互变神话的叙述,构筑起神奇旖旎的变形叙事世界。纵览《山海经》,关涉动态图腾型变形的神话居于变形叙事主题的核心地位,其生成最大程度的借助了原始初民图腾崇拜的力量,以神话为叙事事体,叙述人与图腾之间形态互变的故事。依据人类与图腾相互变形的动态特性及表现方式,《山海经》中的动态图腾型变形叙事可精炼动物图腾型、植物图腾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邓晓兰 《考试周刊》2013,(44):185-185
作为一种审美欣赏而在高中开设的音乐课程,以温和而有效的方式触动了学生的灵魂,特别是新课改之后,教科书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和鲜明的人文主题,既有"感受、体验、比较"等学习方式,又有音乐知识的设计。虽然新课改的效果明显,但是在实践中作者发现了一些教学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21,(5):62-71
教科书的"教学支持"功能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最为深刻,高水准的教科书评价标准有助于检查教科书相关质量问题从而提升教科书的品质。本研究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模式研究和叙述模式分类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从功能-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评价教科书"教学支持"质量的一套新标准。其功能标准包括:结构良好的教学目标群能为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合理的教学模式建议能有效支持教学活动设计,匹配良好的叙述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课程理解;其要素指标包括:教学目标的类型、重难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设计、主题与论点、描述与论述;其连结指标包括:教学目标群的组成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不同叙述模式的逻辑结构。相对于已有同类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结构清晰,覆盖面广,兼顾学科包容性和指标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好,针对具体测评易于调整。  相似文献   

15.
1.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典型代表,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自耕农经济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东莞农业发展的历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科书编写过程实质上是编写者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直接关系着教科书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着教科书的风格和特色 ,影响着广大师生对教科书的评价。再创造既涉及教科书内容 ,又涉及教科书形式 ,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科书形式的关键。《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 ,历史教学内容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 ,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主题式已成为各种版本教科书的共同选择。因此 ,如何对主题呈现方式进行再创造 ,编出各自的特色 ,成为各种…  相似文献   

17.
从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抗日战争”内容的叙述中我们发现,历史教科书编写当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如何处理学习主题与教科书内容的关系;2.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与跳跃性;3.以实事求是态度治史与教科书编写的思想性;4.历史教科书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二维资源体系是根据教科书目录和资源类型建立的、方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校本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的建设基于英语教科书"话题-功能"的编排原则,将英语教科书目录内容进行梳理,确定主题类型,然后匹配相关背景知识、视频和音频资源。实践证明,按照目录和主题类型进行二维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不但为教师在备课、查资料,特别是媒介的资源方面提供极大的方便,将相近或相关资源统摄在一个主题下,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史不仅知识性强,缺乏叙事性,对现在的高中生和90后的青年教师来说,又是一个相对生涩、抽象的概念。如何把枯燥的农业史讲"活"?在教学中把握应有的叙述结构和问题链设置显得尤为必要。对此,笔者以"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对如何陈述史实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主题"组织编排单元、设计并呈现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境"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者们不约而同的追求。语文教科书"主题—情境"的编排方式是指以"主题—情境"为核心元素来组织并呈现单元。对这一编排方式出现的背景与内涵、理论基础及存在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特别是对作为"背景""载体"和"支点"的"主题—情境"进行理论探析有助于教科书编写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