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又需要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就是一个普遍民众都具有较强公民意识的现代社会。文章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众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转变,得益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诸多路径获得了广大中国民众的高度政治认同。这些路径措施主要有:注重政治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厚植民众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础;大力发展边区经济,打牢民众政治认同的经济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构民众政治认同的法理基础;关切民生,赢得民心,构筑民众政治认同的社会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进民众认同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深刻的经验启示: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保障;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关键;广泛的政治认同始终是党获取政治合法性的前提;更好满足民众诉求是党增进政治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之后提出来的“社会革命”纲领。它是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鲜明显示其所属阶级特性和所处时代特征的组成部分。民生主义在旧新民主革命历史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土地和资本两问题为其核心内容。民生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纲领和战斗旗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向,代表了中国广大民众摆脱贫穷落后与建设富强国家的意愿,不愧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影响的经济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仅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建设中起过巨大进步作用,而且还对我们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一直把"改善民生,谋求民众的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他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达实业、发展现代农业等民生主张。孙中山的民生思想现代启示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利益分配必须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包含在其民权主义之中.通过对中西民众自由权之比较,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倡导自由平等权,必须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因为中国民众需要发财胜过需要自由,中国民众需要纪律逾于自由,并认为为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权,必要时应牺牲个人的自由权.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未走上革命道路以前,他希望通过兴学强国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只能是一种理想;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将教育作为一种工具为革命服务,为民生建设服务,初步形成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伴随着孙中山行知哲学观的形成,他的教育理论也日渐完善,最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阶级秩序为前提,在本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说教,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利,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空前的创造性发展和超越。其民本思想内容全面系统,既坚决反封建专制,又积极倡导民主共和,使民本制度化,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民主化,且社会发展以民众的经济生活为重。这都充分体现了以民众为政治统治的根本这一核心主题,故具有思想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丛书,最近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丛书以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为切入点,将宏观研究视野拓展和微观研究层面深入结合起来,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新的范式。周兴木梁教授《国民革命与统一建设———20世纪初孙中山及国共人物的奋斗》系丛书中之一种,所录文章选取典型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孙中山和国共一些人物在20世纪初年的思想实践活动及其与当时社会变迁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首先必须解决评价标准和评价尺度问题。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宁霞 《文教资料》2012,(2):92-94
孟子作为儒家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尤其是仁政说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先从性善论进行阐发,说明了性善论是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从经济、政治、教育方面来解析孟子的仁政思想,从而透视出其思想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在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他结合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为其独有的政治思想,包括:关于民主革命、关于民国政治体制、关于民主建设过程、关于政党等方面。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对于近代民主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中国民主政治体制的设计和构想、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民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理论之一。孙中山晚年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更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突出了反帝反封建和重视工农利益的思想;对三民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说,从而使之成为更加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伴随着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学堂、书坊、官方等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出版,教科书成为清末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它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变革;宣扬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促进中国现代政治的觉醒和敞亮;提倡新的社会伦理观念,鼓吹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凸现生活生产建设之实用,呼吁社会民众求强和求富;弘扬爱国民族精神,激励国家独立和自主.  相似文献   

15.
自隋朝创立以来,科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便伴随着与其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教育、考试等活动,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大大突破了一般教育考试范畴。人们在关注其所负载的对中国古代政治影响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其所运用的一系列思想文化传播活动方式。这些方式成龙配套、互相支撑,主要包括:多方介入,发展封建教育;勘定教材,导引民众意识;设定考题,引导政治关心;榜样诱惑,改造社会风气;拔擢才俊,助推社会文明。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可以获得对于现代文化建设和民众教化方式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到当下,是三个人唱戏:军人——枪杆子,知识分子——笔杆子,民众——锄头把子。民国到当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在根本上是社会建设,改变人民气质,和政治哲学下的社会建设实践。只是,民国以来,社会权力发生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那就是,形成了军人政治,军人政治取代了传统的士大夫政治,军人以教育者自居,士大夫演绎为现代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方面也成为受教育者,另外一方面成为军人政治的帮凶。惟有民众作为受教育者的角色,自古就没有发生变化,成为中国文化最顽固的象征人格。  相似文献   

17.
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孙中山丧事为国民党提供了表达诉求,言说政治主张的契机。国民党以治丧活动为契机,运用党的组织系统和宣传机器来宣传孙中山思想、塑造孙中山形象,希图通过孙中山偶像地位的塑造来强化普通民众和国民党员对党(国民党)、国(国民政府)的认同。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运作,透露出许多信息,如对意识形态宣传之重视,其群众动员意识之自觉,对现代宣传手段之娴熟运用等,映射的是国民革命前后一段时期另一个面相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题。孙中山在总结前人和历次革命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 ,必须唤起民众 ,实现民众思想观念 (即心理 )上的根本转变。为此 ,孙中山极力倡导以近代思想和近代道德来重塑新国民 ,以达到万众一心 ,奋起直追 ,去建设一强大中国的梦想。无疑 ,孙中山企图通过根本改变国民的思想观念、追求人的现代化来探求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发展道路。孙中山的新民思想对整个中国革命与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发掘不单纯是一个考古的学术问题,还涉及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语所学人通过推动立法、制度建设、自我规范、民众教育等措施化解了中央学术机关与地方的矛盾,并以此为契机,通过考古工作规范的建立和外部环境的塑造,为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对其后的田野考古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的开创者。孙中山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欧美社会崇尚个人自由的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这种本质上是少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必然带来贫富分化与政府无能。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起点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才是真平等,建立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良善政治,是孙中山在哲学层面审视、反思中国问题与独特道路的理论成果。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孙中山关于自由、平等与良善政治的看法,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