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基础上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全球化趋势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对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而且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且不说"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列宁所说的垄断性质,单是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在对相关概念及争议、理论追溯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方法论功能及提出动因三个方面论证了"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具有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而许渊冲先生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导实践,是国内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翻译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辨析,以说明其"三美"、"三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集中了布热津斯基批判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国内学者对该书五大核心观点,即"俄(苏)社会主义移植论""大简化理论""商业共产主义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共产主义必然衰亡论"开展了批判研究。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概貌,是我们回应这种批判的反面教材。综合考察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要么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无知,要么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要么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和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西方国家连绵不断的危机和抗议活动,已经使这些观点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发祥早、文化典籍多,汉文化辐射到周边的其他民族和国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的事例证明,先秦"道"论对20世纪创造性思维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学经典产生了世界性影响,从中我们可以体认中国古典哲学不同于欧美文化的特殊智慧。  相似文献   

6.
伯恩斯坦虽"股份制中性论"受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严厉批评而在社会主义各国绝迹,但它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却受到了学术界的青睐,从第二国际演化而来的欧美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则对之推波助澜,加以利用,这种情况与欧美各国迫于社会主义压力而重视对马恩作的研究有关。美国当代名未来学家贝尔就说过: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6,(6):107-111
晚清时期,日本在"中国保全论"对华外交政策推动下,利用吴汝纶赴日考察之机,对华输出其德育;其方式既有日本德育的介绍,也有对晚清政府德育的建议。日本德育对华输出,尽管对中国德育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其真实意图是谋求日本在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对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历来解释不一,且有相当出入。本文从《论语》的文本出发,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言论以及其他相关典籍,从一种接受视角来解释"兴观群怨"。文章着重分析了"怨"字,认为"兴观群怨"在教化论之下体现出了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的层次;其在实用论之下,则体现出一种从内向外又回到内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是一种"需要-属性"论、"意义-关系"论、"本质-实践"论的价值观,还是一种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维度,在考察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念及其局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价值本质论和实践的价值评价论,以期人们通过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阐释的价值观对比,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应该从实践理解价值的相关问题的实践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教学观的变革根植于思维方式的变迁。随着哲学对人的认识由"预成论"向"生成论"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学观相应也经历了从教学的"预成论"到教学的"生成论"的变革。教学"预成论"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秩序、规范与控制以及教学对象对知识的接受、掌握与认同,忽视教学对象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个性特征,从而丧失了教学对象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教学"生成论"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化和动态"生成",认为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学系统诸因素的相互渗透与制约,决定了教学效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蕴含着教学"生成"与创造的潜力。教学观的变革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论科学化"是当代中国教学论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自从人们有意或无意借用西方标准探讨中国教学论学科发展以来,存在着传统教学思想科学化和教学论研究范式科学化两种认识。从"接着讲"和"讲自己"的意义上分析,中国教学论科学化意味着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与当代教学问题、西方教学理论相联结,使传统教学思想在面对当代教学问题的挑战与回应中创造性地演变、丰富和发展。为此,教学论研究者必须坚定本我立场,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展现其历史脉络,以彰显中国教学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认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就日本现当代著名学者加藤周一对于文化问题的相关论点——杂种文化论展开分析.旨在加深对日本文化论理解的同时,从中发掘值得当前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夏侯湛在《张平子碑》中对张衡的生平和赋作进行了总体的评价,认为其赋作"英英乎有其味与",第一次将"味"这一概念引入到论赋的体系中,不仅开启了以"味"论赋的先河,而且对后世文艺评论中引入"味"的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夏侯湛以"味"论赋的提出,是从对张衡赋作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他对赋作"味"的追求也贯穿于咏物赋的创作过程中。中国的"味"论研究由来已久,夏侯湛对赋作"味"的评价对后世以"味"论赋和以"味"论诗等提供了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王美玲 《天中学刊》2013,28(4):40-4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模式经历了从经典的社会主义模式到革命的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再到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演变。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变启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中国化,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论争历史逻辑的考察梳理,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杨献珍提出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经实践检验具有科学性和客观真理性,而"单一经济基础论"则表现出理论错误并给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造成危害。肯定"综合经济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成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14-118
“行政行为形式论”在分析行政决策时并不成功,行政决策很难予以“型式化”。“行政过程论”对行政决策的分析更加符合行政决策的实际。“行政过程论”扩展了观察问题的视野,但在解决问题时仍有不足,还需要引入“行政法律关系论”。未来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应当构建“行政行为形式论”、“行政过程论”和“行政法律关系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得"学习修养论是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孟子"自得"学习修养论的提出、内涵和思想基础,然后在分析孟子"自得"学习修养论与当代德育工作契舍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得"学习修养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两点重要启示:一是激发学生主体的道德自觉,二是培养学生内省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19.
童庆炳在《文学与审美》一文中首次提出"审美溶解说",以通俗易懂的形象化比喻,正确而客观地揭示了审美作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与其他非审美属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审美是多层面的整体关系的创造。审美溶解说作为对文学本身的特殊本质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化发展过程中,也与"审美反映论"、"审美特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等一起构成了整体性的中国"审美论"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不发达殖民理论为核心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国际垄断、全球化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既是对上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又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有着内在的联系。“新”“后”两种理论不仅延续了列宁不平衡发展的辩证方法,认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的说法,而且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