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解放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及目前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现状,讨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不同主张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 ,既要考虑变迁收益是否大于变迁成本 ,又要考虑各经济当事人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以及是否能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还要考虑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当时国民经济所处的客观环境。当前 ,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制度创新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制度创新与区域制度创新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综合配套改革制度创新的起因。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进入了全面发展与改革新阶段后,将改革在区域上进行的试验。与制度创新经典理论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型制度变迁”相比,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特点。为了合理发挥不同改革主体的积极性,必须正确定位各自在改革中地位与作用,并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为核心,走过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变迁路径,并显示出典型的路径依赖性。这种路径依赖性,提供了强化现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惯性,决定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具有双轨制特点:既要遵循发展的自身规律,又将进一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60年的变迁趋势是由集权走向分权,大体上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两个时期,呈现出制度断裂与演进交织并行的状态。计划经济色彩的体制、集权管理模式和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国情特征。同时,在适应性预期、协作效益和学习效应的合力作用下,行动者对既定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创新的契机是制度断裂的关键性支节点和阈值临界点,这为当前深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特殊时代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产物,创制之初就与法律逻辑没有多大关系,造成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权制度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是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重的制度变迁过程,法律改革的核心在于在集体所有权的框架下理清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通过对征地制度和农村建设使用权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集体所有权在经济利益、平衡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及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综合性视角进行考察,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关键原因是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的整体失灵,表现为正式规则低效、实施机制孱弱及非正式约束缺失。大气污染防治制度摆脱失灵困境的唯一途径是制度变迁。我国应采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路径,借鉴他国的制度选择,构建出有效的制度变迁方案,包括培育非正式约束、完善正式规则及强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我国农业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效率与公平是我国现行农地产权结构选择的主要依据,同时分析了以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前提所形成的户营经济,目前存在着生产单位小型分散、与市场环境不适应等主要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析,在以稳定农村土地基本政策和承包关系为基本框架和出发点的前提下,探讨了农业产业化这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户营经济组织形式,并进一步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地产权制度是指人们在利用农村土地时所受的人为制约,是人们占有和使用农村土地的行为规范.对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及建国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寻找出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有所裨益的启示,以利于设计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总结农村改革40年来的成就,可以发现,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国家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发起者、推动者和执行者,而农民则是制度变迁的受益者。新时代背景下,从现实与理论的意义都有必要梳理与构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脉络进行的梳理,洞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的政策性的转移及利益的诉求变化,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解放劳动力作为研究理论基点,展开对我国体育利益演化格局失衡映射出体育利益诉求和再分配等诸多矛盾剖析,探寻相应的体育利益的演化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三次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了巨大的制度效应。然而,按照当时基本国情所设计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综合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认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受阻的根源在于现行土地制度和劳动力转移制度不合理,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束缚、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交易费用过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还有待完善,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要想解决其中之一,必须二者皆顾。最后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是效率问题。要提高土地效率,主要是要发挥好土地的要素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迁表明,发挥好土地要素功能的有效做法是要进一步明晰土地的产权。应当从立法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体现农民在土地制度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代议制民主经过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制度非均衡的种种迹象;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代议制民主"帕累托最优"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村民自治的制度变迁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在起点上,还是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制度效率。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村民真正行使了民主权力,有效地缓解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组织,这决定了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模式,取决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大都存在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主导群体和组织。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都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的强制性农地制度变迁,取得了显著不同的制度绩效。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多由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所首创,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完成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始终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就不能不看到土地背后的利益博弈,正是土地利益的博弈推动着土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政权建设-土地改革运动,社会主义探索-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农民行动-土地承包制的历程,国民经济成长-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四个阶段。目前,土地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行土地制度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从深层次方面探索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历史变革与逻辑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革。从历史来看,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运行,带来过农业生产的繁荣,也引发过农业生产的波动徘徊,总的来讲,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涵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必须立足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二)家庭自主经营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础运行载体;(三)尊重农民利益与自主选择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宗旨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五)农民与土地产权的有效结合,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有效运行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博士后政策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支撑,为打造高水平的博士后人才队伍提供了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对博士后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创立试行、快速增长、稳步提高、加速提升、创新发展五个阶段的变迁.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且存在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和制度转换的制度变迁形态.破除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是我国进一步优化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博士后政策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支撑,为打造高水平的博士后人才队伍提供了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对博士后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创立试行、快速增长、稳步提高、加速提升、创新发展五个阶段的变迁.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表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且存在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和制度转换的制度变迁形态.破除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是我国进一步优化博士后人才培养政策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