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探索理工科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模式与实践效果,及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十大任务,实现了从建设初期的"五重五抓"到目前"一实二创三高四化"的努力发展方向。为理工科大学如何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摸索出"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粤港合作办学的新机遇下,积极汲取、反思多年来内地和香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创建了"国情国学教育"模式培育"全人"。学院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设计、教学体系搭建、学习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思考与实践,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探索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1995-2014年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1639篇文献的科学计量和知识图谱表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前期快速增长后期稍显波动的趋势,研究机构呈现高度分散与相对集中的非均衡性分布特征,核心作者与核心机构之间呈现高度相关性;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辨析"、"以理工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为实施主体的高校类型"、"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四个方面。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之间辨析的持续研究、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以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作为目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前沿和焦点,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成熟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都是校本的和特色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紧围绕自身的国防科技特色和优势,依托航空航天学科的优质资源,建立综合性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建立多样化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平台;以献身国防为主题,营造具有浓郁国防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校本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得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举措。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树立"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理念,处理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以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从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则无论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还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展开了一场持久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育探索。杨叔子以科学与人文相交相融为主旨的文化素质教育、甘阳以核心课程和助教制度为中心的通识教育、汪丁丁以知识与价值的重构为根基的跨学科教育,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培养"通才"的教育诉求,这些诉求集中体现了通才教育展开的三个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其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表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成为职业院校的重要教育理念。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定期举办科技人文讲座、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组织课外读书活动都是职业院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可行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其效果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阐述了转变管理范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外情境,促成大学生主动学习,并探讨了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推进非"基地"院校,特别是众多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突破重点。以南通大学为例,考察了地方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地方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必须立足于办学实际与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地方特色,发挥综合优势,从而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为解决现代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态势而提出的。它旨在通过促进两者的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10所研究型大学在校生进行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资水平是影响学生对于文化素质课程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学生课程投入情况、学校评价方式对满意度也构成一定影响;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情况则对满意度无直接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和起源,分析了素质教育的理论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最后从新的视角阐述了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要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共识。就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历程进行相应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及其在高校实施历程的分析基础上,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应在对全球文化与自身文化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创新和传播。暨南大学的港澳台侨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多元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途径",具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过十余载。回顾以往,中国文化素质教育一直在自身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博弈中前行,受内在发展与外在驱动的双重作用,穿梭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矛盾之间。为此,坚持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深化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养的加强等,对促进卓越人才培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瞿州莲 《教育文化论坛》2013,(5):103-105,115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历史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文章以《历史人类学》为例,结合《历史人类学》课程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历史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全球化越来越具有非西方色彩,文化自觉日益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共识。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高职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之成败越来越与文化传承和中华文明之未来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应对21世纪全球化的新挑战.适应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新形势和新经济时代对人才文化素质的更高要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推进、专业与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等方面,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各高校面向 2 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师范生整体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师范教育的人文化倾向、要求师范生会为师、会育人、会教研、会管理。这些对师范教育质的规定性 ,要求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在师范大学生的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上下功夫 ,必须处理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先进文化与强势文化、“授业”与“传道”、政治理论课和文化专业课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