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及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有必要探究混合教学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循证研究的元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21年9月的106篇国内外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系统检验混合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纳入研究的样本总效应量为0.669(n=142),表明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具有中等偏上的促进作用,其中尤以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的提升最显著;2)就不同学段、实验周期以及实验人数而言,混合教学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最大,1~3个月的教学周期效果最好,而实验人数在51~100人之间的效果最佳;3)就在线学习比例、混合顺序和交互类型而言,50%的混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步和同步+异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4)就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言,基于任务的学习、角色扮演法、探究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大的效应作用,小组学习对学生学习促进最大。文章最后提出了有效开展混合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混合现实(MR)作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高级发展阶段,以沉浸式、跨时空、强交互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外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仍有分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间国内外33项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其总样本量为1460,重点从学段、学科、实验周期和学习场所等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提升作用;同时,其应用效果受到学段、学科、实验周期和学习场所等调节变量的影响。依据元分析结论,研究对未来混合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推进学段贯通式MR教学,加快MR与学科融合发展,整合碎片化MR教学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习选择能力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研究证明,学生学习选择能力的5个维度:自主选择意识、学习条件感知、选择结果达成、选择结果实施以及选择结果调适均和学生学习成绩相关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选择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倡导学习选择理念,提高自主选择意识;提升学习选择智慧,提高自主选择成效;加强学习选择训练,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6.
智慧教学作为“互联网+教育”不断迭代的产物,指向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逐渐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教学模式。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35篇与智慧教学主题相关的定量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智慧教学对深度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最佳;人文社会科学的智慧教学效果最好;16周以上的干预时间促进效果最为突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效果显著优于线下教学;大数据综合性评价的效果最好;教学资源与环境对深度学习不具有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建议教师基于学科特征精准设计智慧教学,夯实学生核心学科知识;高校课堂应建立智慧驱动的长时段课堂观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改进基于合作探究的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高级技能;推进数据导向的多元评价方式,实现学生高品质学习。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认识学习心态对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作用,其愿望和需要是前提,动机和兴趣是原动力,注意力和意志是保证.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与焦虑,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认识学习心态对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作用,其愿望和需要是前提,动机和兴趣是原动力,注意力和意志是保证。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与焦虑,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学业焦虑是学生在学业情境中较为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究中国中学生学业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业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显著,学习成绩获取途径和学科类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主效应显著的研究发现支持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的核心观点,同时提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学业焦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建议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指导家庭教育方式、改革成绩排名方式、建立同辈互助小组等举措帮助学生减少学业焦虑。学习成绩获取途径的调节效应显著,提示教育研究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最好根据学生成绩单上报告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计算;学科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提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中学生学业焦虑干预时,应该重点关注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学校教育中社会化学习的实证研究。然而,社会化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总体效果究竟如何?不同学习情境中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回答。对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国内外47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效总体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SMD=0.468),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智慧技能和言语信息学习方面的正向影响较为突出;学科与课程、教学方法对社会化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社会化学习在语言学、生物、护理等课程中正向促进效果非常显著,但在数学课程中可能对学习成效有负面影响;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社会化学习效果突出;样本规模、实验周期、学段和信息技术对社会化学习效果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学习态度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学习态度分为平时的学习表现、对自己专业的偏好程度、考试态度以及对课堂交流或讨论的学习方式的看法等4个子系统,进一步建立带有虚拟变量的4个模型,逐一分析子系统内部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科学的学习态度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采用课堂交流或讨论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的途径,通过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也能较大程度上促进学习成绩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英语学习的元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习水平的影响,认为元学习能力应成为外语学习和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元学习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主体性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的个体主体性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个体主体性在学习学习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并起重要作用。从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与独立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研究学习的个体主体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前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展特征及制约、影响因素,便于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学习拖延是有目的地推迟或拖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非理性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某地区随机选取350名五年级学生施测,探究学习拖延对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内在机制。调查表明,小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拖延现象。经进一步统计发现,学习计划缺乏和执行力不足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拖延对数学学习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对学习拖延的认知调节、教授学习拖延的干预和预防策略、加强自我调节干预、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等预防或消除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拖延现象。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于同伴互动对大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效用尚未达成统一结论。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30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展开系统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指导对大学生学习结果呈中等偏上的积极促进效应,合并效应值为0.782;同伴指导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的促进作用突出,但对情感态度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其效应受指导时长、指导形式、指导年级和课程类型等调节变量的影响。高校应优化制度环境,建立协同、可持续的同伴指导机制,选择短周期、跨年级和小组指导的同伴指导模式,从而更为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5),学习成绩与"攻克疑难"、"投入"等因子的相关较高,而与"拓展求知"、"实验操作"、"因果认识"、"关注"、"概括认识"等因子的相关较低.学习成绩优良组的物理学习兴趣显著高于不良组.(2)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与学生的年级、性别、成绩水平有关,高一、高三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相关高于高二,学习成绩不良组学习兴趣与成绩的相关高于优良组,女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相关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习主体性相关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学习主体性等相关心理品质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以了解学生学习主体性水平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