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洞喻"之说阐释了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关系,可以用来拓展研究小说文本的理论视角。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艾玛·多诺霍在其小说《房间》中利用五岁男孩杰克的不可靠叙事,讲述了杰克在"房间"内外的认知变化与发展,该小说可被视作柏拉图"洞喻"理论的形象化文本注脚。"房间"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洞穴,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路径轨迹。从"洞喻"视角研究文本,既丰富了从柏拉图"洞喻"理论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又有助于多角度完善多诺霍小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用现代叙事学的理论来研究库切的小说,可以发现它们和一般所见的具有很强现代主义实验特征的小说叙事技巧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文本的话语层面对文本外的现实世界进行了隐喻式的指涉;同时,小说也提供了文本外真实世界与文本内虚构世界系统性相关的新形式,两种时空关系共存于阅读过程中,造成了审美上的困惑与惊奇,这无疑是库切小说在表现方法上的特点之一。我们的文学批评应当研究这一新形式并对其价值进行说明,而不能止于用“文字游戏”之类断语作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视野融合”是一个解释学的概念.系指文本世界(或称之为作者的文本意义世界)与阅读和阐释者的世界在沟通、对话、交流过程中展开的各自视野(视域)间的融合。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视野融合的过程。视野融合正是文本解读的本质。本文就是讨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野融合”的方方面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文本世界理论作为认知诗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一种动态的语篇分析解读模式,在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笔者通过运用文本世界理论对岑参的著名边塞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解读,研究发现:(1)该诗的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命题具有多维性;(2)其次级文本世界的世界转换模式呈线性分布,读者跟随诗人进行视点转移,能很好地融入诗歌之中。  相似文献   

5.
重复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高考小说阅读试题中也有大量的重复性叙事文本.以美国希利斯·米勒的重复性叙事理论为依据,对近年来高考小说中出现的重复性叙事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是为达到提升学生小说阅读鉴赏能力和完善高考小说阅读备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空前重视。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等地考卷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因此了解小说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熟练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杰 《陕西教育》2011,(4):24-24
文本阅读.是学生主体接受信息、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的主要学习行为。因此,在指导学生开展文本阅读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在对话中深入文本.在实践中活用文本,从文本中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一种典型的叙事形式,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语言层面,忽视了对于叙事过程中叙事者和读者的认知心理的研究。概念转喻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可以表征小说文本世界。本文运用概念转喻理论分析小说《围城》中的转喻现象,具体体现该小说在指称、背景和人物描写及呈现事件过程中对于细节方面的选择上。把概念转喻与具体小说结合起来,为小说叙事研究提供一种认知的分析方法,促进了我们对于这两个领域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说阅读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小说设定的环境背景的了解以及深入探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的人物情感以及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因此,通过背景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熟悉程度,同时在其他文体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却登堂入室,入藏各类图书馆,由私人藏书变为公共藏书,使中国小说文本得到妥善保存,传播范围不断扩大。19世纪随着东方学的兴起,中国小说以风俗志形式进入欧洲阅读史,东方学家认为小说比其他著作更具有观风俗的优势。中国小说以译本和中文刻本形式流通欧洲,看似其读者各有所属,实则他们之间相互交叉、影响,都以观风俗为阅读旨趣,并指向中国形象的建构。中国小说也以翻译、改编、戏仿等多种形式逐渐成为欧洲文学的一部分。19世纪欧洲的中国小说阅读史,体现了世界文学以一种渐趋融通的方式呈现和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和包容力,以更好地推动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2.
小说阅读所需思维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文本,读懂文本,更要读懂文字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深意,但这恰恰是初中学生欠缺的能力。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阅读小说浮于表面,不愿意或不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常常是自以为是的阅读体验,因而导致阅读的肤浅和错误。因此,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尝试使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调动“自我”,发挥“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渐趋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元认知”理论对提高学生小说学习中的深度思考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本爱安娜》是一部充满趣味的儿童小说,对于儿童的心理世界和外部的生活世界都有细腻的展现,而且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中成人世界的问题也有所揭露。小说通过高超的叙事策略,把儿童的世界展现为表面文本,把成人世界以隐含的文本表现出来。这两种文本的结合,使得儿童的小世界中包含着成人的大世界,所以小说达到了趣味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想象的艺术。小说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而其中的人物、事件又无不贴近真实的生活,从而使之成为最容易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让学生走进小说世界,走进人物内心。自主地获取对文本的认知,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小说教学中探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5.
秦永霞 《青海教育》2007,(11):35-35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包罗大千世界,展现社会百态,而小说总是所有书中的"宠儿",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阅读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需要我们有很好地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而阅读指导课便给了我这样的收获。长篇小说往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内,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模式与批评范式在历史与审美的交融中,逐步由“外在批评”转向与“内在研究”的结合。其中,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理论、深入研究文本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精神结构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生成了独特的批评视角。由此,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将“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文本研究中加以转换,便可探讨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的可能性,拓展小说社会学领域广阔的再生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小说作为最具可读性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历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板块中,是常常令考生无所适从的阅读文本,其中原因不乏考生不了解小说阅读的方式方法,缺乏鉴赏技法的训练,因此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一单元小说文本教学时,笔者先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每一课时设立一个教学要点,力求学生一课一得,接着又进行课外文本延伸阅读,强化阅读技巧的细节引领,效果出新,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文本阅读研究主要争议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阅读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者特别关注文本阅读过程中有关信息的理解和加工过程,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两种主要争议.研究者为了整合这两种理论争议,又进一步提出了风珑景模型和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这两种理论观点,每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实验证据,但每种理论也都还有自己的不足,未来的研究中还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促进文本阅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简·爱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身份书写与重构,对《简·爱》这部小说进行了讨论分析,以寻找出小说的内在魅力。小说主人公简·爱在其身份书写与重构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机会,为他们展现了一个非常耐读的深层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20.
荣良娟 《快乐阅读》2011,(26):112-1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