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中,其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是培育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加大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支持力度.本文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初步探索,探讨了当前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产学研联合育人过程中面临的瓶颈,着重给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升级思路...  相似文献   

2.
校企协同培养是实现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构建了以企业利益为主要驱动力,教师、学生利益为辅的协同培养驱动模型。由政府政策、学校政策、企业政策组成的政策体系保障协同培养的持续稳定运行。协同培养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大培养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和创造型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方式。当下产学研协同育人存在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各方主体合作交流程度不高等问题。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需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教育理念,强化主体行动力;完善协同机制,提高育人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合作交流,营造协同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新工科改革要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同时具有某一专长的"图钉式"人才,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入创客教育模式和新生研讨课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并注重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5.
6.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次全面提升,指出高校工科教育必须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重新工业的人才需求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了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建设多学科、科教并行、创新创业多元渗透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基本思路,并设计了一个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教学平台原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专业基于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考虑目前电气专业存在学生协同培养的认识不足、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流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健全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促进企业和高校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黄华娟  韦修喜 《教师》2024,(11):105-1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应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产学研办学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解析计算机类专业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特殊需求,并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二元制”校企合作的局限性,提出“三元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方式并进行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升级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本文讨论了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理科人才特别是应用理科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如何适应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从应用理科与新工科的密切联系出发,分析了当今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阐释了建设与新工科相适应的“新理科”的必要性。在界定新理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面向未来的新理科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深化、工程科技进步加快对中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性教学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在阐述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基础上,分析国内高校成功探索和实践的经验,初步构建了国内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从培养高质量教学研究性教师、构建以研究为本的课程体系、改进相应的教务管理方式、探索多元化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方式来保障该模式的科学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软件人才质量上的需求问题进行分析,以广西工学院为例,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改革、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地方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地方高校工程类学科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发挥其办学特色和优势,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推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和实践适应需求的新型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等级的竞赛,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业知识和技能来对接市场需求,逐步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适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倡议,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拥有更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的新兴产业工程人才。“新工科”的提出为地方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实践平台建设的不足,探讨了新工科建设中实践平台建设思路,提出对原有的实践资源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岗位需求、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内容。给排水专业通过加强课程体系设计、更新教学科目和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多元考核方式等探究专业课程改革路径,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实现专业建设由传统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主动适应新工科的发展形势,努力融入新工科的建设理念。文章在简要介绍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融入新工科的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举措,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德学兼修的引领、开设学校的特色课程、设置新工科的标志性课程,最后,提出新培养方案修订后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更好提升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讨了一般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分析了一般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般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确立符合自己现状与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对于中国建立工程硕士多元化的培养体系至关重要。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为例,基于国家硕士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基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从质量、创新、特色培养理念出发,探讨了在地方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定位中如何为地方产业服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特别是如何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就“质量为根,育才为本,立德树人,创新引领,特色亮剑”的研究生培养定位,以及与定位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