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任务紧迫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省级层面标准化水平构建区域吸收能力指标,结合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通过分析地理距离矩阵、研发能力距离、技术能力距离、吸收能力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研究省级层面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R&D资本、R&D人员投入下的创新产出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标准化能力能促进本省域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其他省域的创新产出。因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提高R&D资本、R&D人员、知识存量的投入,来促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有利于推动省域层面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3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城市间地理邻接关系、人口流动关系和社交网络关系数据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制造业转移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级空间尺度下制造业规模与以发明专利度量的地区创新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则借助空间关联矩阵,呈现出对本地区创新产出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说明制造业转移促进了创新集聚而非扩散,进而带来制造业增长和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异。传统上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模型设定,高估了本地制造业规模对创新的作用,而低估了制造业转移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总效应。政策启示:重视制造业区域转移在促进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强化区际联系以促进区域间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近年来推动数据要素参与到更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得益于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产出的作用。基于此,对2009—2019年间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产出以及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科技创新产出的重要支撑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形态下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绩效,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数据价值挖掘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科技孵化创新系统划分成资源子系统、孵化器创新绩效子系统和创客创新绩效子系统三部分;基于协同度模型,对全国31 个省市区2009-2016年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区域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政府支持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对“众创”背景下科技孵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支持作用进行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1)孵化产业协同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受自身上一期绩效正向影响,受上一期邻近地区绩效的负向影响(2)本地区孵化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存在直接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3)产业协同度的长期效应小于短期效应。从短期看,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从长期看,直接效应大于溢出效应(4)政府支持负向调节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度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5)在孵化产业协同发展作用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存在非线性作用,其强度增加会削弱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提出若干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组织特征,从系统成分和系统关系2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创新消费者种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创新生产者、分解者种群以及创新生存因子出现明显的边缘化现象;创新种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群落结构,技术流动效率不足;区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基石物种"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具有较高的整合力和媒介作用;知识链型、产业链型和地理邻近型网络关系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间互惠性强;而知识链型网络关系与产业链型网络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登峰  王丽萍 《软科学》2010,24(2):14-18
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赵金金 《软科学》2016,(10):53-57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旅游经济自身特性,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是最佳研究模型;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内生技术、制度质量驱动型;旅游资源禀赋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的"截流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的负向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旅游专利数、地区价格水平的作用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以及区域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发展背景下,研究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6—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在对我国城镇化和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以期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和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地支撑。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量不断提高,且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化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将增加0.062%;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就影响程度而言,西部地区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因此,要持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降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引进与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发展迅速,技术水平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制订新的技术引进策略以及如何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本文认为,引进新技术应与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相适应、与现有生产要素水平相适应,而技术研发应该建立在技术联盟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A-Logit模型,对我国3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DEA的效率结果为基础,定量分析相关金融指标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达到融资充分有效,其融资效率与宏观经济走势及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正相关,而与企业债权融资占比负相关,据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建立协同创新系统,是解决战略性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措施,因此,探究政府参与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协同创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从竞合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行为选择及演化均衡状态,并且仿真模拟初始意愿、双积分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资助行为对于系统稳态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协同创新系统存在4个可能的演化均衡点;企业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策略选择与其获得的超额收益密切相关;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和政府直接资助力度都将提升协同创新系统到达成熟阶段的速度,而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间接资助将减缓这一速度。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能力导向的中国技术引进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是中国技术追赶过程中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以技术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技术引进的衡量指标,以创新能力作为导向,分析了中国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逐步成为首要的技术引进方式,技术贸易方式已经实现从硬件向软件的转变;FDI和软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效应,而硬件技术引进则呈现负向效应;无论是外商直接投资还是技术贸易的技术引进方式,都严格依赖于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而不是R&D经费人员比。  相似文献   

16.
非生产性支出是否对企业创新产生挤出效应以及是否存在对其他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是重要的研究话题。研究发现,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显著降低了该企业的创新产出,表明非生产性支出对企业自身的创新存在直接抑制效应;行业层面、地区层面和市场层面的非生产性支出程度越高,企业创新程度越高,即非生产性支出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非生产性支出的直接抑制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均显著存在,在其他组别中两种效应的表现有所不同;反腐运动会削弱非生产性支出与企业创新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此外,非生产性支出显著制约了企业创新对市场估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201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充分考察专业化经济、多样化经济、城市规模、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和距离等因素,深入探讨空间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邻近地级市之间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对生活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专业化水平对生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拉动作用较大.多样化水平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较小.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在90~140千米范围内最显著,最大的技术溢出范围为220千米.  相似文献   

18.
雷鸣 《未来与发展》2010,31(2):35-37,13
本文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日汽车巨头所面临的困境和产生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企业病”、企业利润来源市场单一、产业转移和升级速度缓慢等问题造成的。同时分析了汽车对新能源的要求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探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