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一)”例2编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这样编排促使我们教师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有新的思考。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相似文献   

2.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1.研读文本。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平均数"的教学是安排在典型应用题里学习的,而现在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将"平均数"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来学习,这体现了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大家对"平均数"学习的重新认识。我认为这种认识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的小学数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得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项变革。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还服务于生活。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日常生活,借此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一、积极挖掘生活素材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到处都是数学的影子。这也正体现了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三个统计量,其中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一、立足生活,紧扣学习起点,巧妙地引出"平均数"的名称和用途【教学环节一】从比较投篮比赛的胜负问题中自然引出"平均数"。师:小朋友们对投篮有兴趣吗?生:有。师:现在有两队进行投篮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赢了。这是两队比赛结果的统计图(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笔者以为,数学学科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平均数"是初中阶段统计初步中的一个内容,主要要求学生会用平均数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进而作出决策。至于平均数的简单计算,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接触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涉及。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新课程标准中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现行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8.
一、读懂教材,保证目标有效 1.中位教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其大小都与数据本身有关,都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求平均数”,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原有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求平均数不是作为应用题的一种类型来处理,而是注意从统计知识的角度来说明计算方法的。简单的统计知识前面刚学过,所以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故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旧引新,在分析比较中  相似文献   

10.
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发展速度最适宜的一种方法。在目前的统计教材中,都是介绍用计算工具或数学用表来计算几何平均数。本文从几何平均数的定义式出发,利用函数的幕级数展开式,建立了几何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关联表达式,导出了用笔算计算几何平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统计方面,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统计表格和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功能、制作和应用.在八年级(上)第八章第一节又学习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不同的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为了更全面刻画"平均水平",教材又在第八章第二  相似文献   

12.
"掌握求法"早已不是"平均数"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有着更高更宏大的定位——"理解其作为统计的意义,掌握求法,学会应用"。这样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平均数的真正价值,也进一步明确调整了教研方向——要揭示平均数的深刻含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变教为学,让学生建立平均数概念,并逐步把握平均数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 (一 )”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及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2.结构简析。本册教材是第八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继续和发展,是进一步学习第十二册“简单的统计 (二 )”的基础。“简单的统计”分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求平均数”两个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的部分,实则是一个整体。先通过两个例题介绍收集原始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 )与分类整理数据、填统计表的方法。为了分析原始数据的“集中趋势”,又要求平均数,教材仍用两个实例介绍了…  相似文献   

14.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常见统计量指标。小学数学教材把这两个重要且常见的统计量指标作为教学内容,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两段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平均数"是数学统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特征及价值缺乏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感悟其统计价值,笔者试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利用名师课堂资源、开展认知基础调查,从而构建有深度的课堂教学,让平均数的意义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常见统计量指标。小学数学教材把这两个重要且常见的统计量指标作为教学内容,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两段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苏科版教材在每一章末都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这样的设计强调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它包括对图形的识别、画法、变换以及图形间关系的探索等.对于刚刚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七年级学生,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从实际情境中体验图形、感受图形、认识图形,进而画出图形和应用图形.数学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图形认知的最佳途径.一、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影响"图形认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能反映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是统计学中很重要的统计量。往往我们在进行平均数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继而过渡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显然,这些做法无疑掩盖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个统计学本质。经过反复地磨课、反思,使我对平均数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平均数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不仅要关注平均数的概念及算法意义,更要关注其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将这一内容分别安排在四五两个年级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求平均数"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应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20.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实际的统计教学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常常有所缺失。从小学统计课堂教学来看,教学的关键不应只是制作统计表、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方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近"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进而提升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