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9月12日,解放军报一版突出位置登载了一幅大型照片《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这幅照片展示的是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队员雷健生、李勤建首漂世界最深的峡谷——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的主要险关——“上虎跳”的动人情景。去年8月下旬,当我得知中国长江漂流探险健儿从长江源头漂到虎跳峡时,便和一名文字记者匆匆从北京日夜兼程赶往虎跳峡。9月7日到达了虎跳峡起点所在地——云南中甸县下桥头区。翌日一早。就钻进了虎跳峡谷,攀援三个多小时的险路,到了“上虎跳”。只见峡岸绝壁峭立,峡里巨石林立,江中惊涛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的1986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和经验交流会上,四川电视台记者黎明福、秦军、姚瑶等同志拍摄的《长江漂流探险活动纪实》连续报道一组10条电视新闻被评为特等奖,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赞扬。“长漂”新闻报道组因而被评为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和四川电视台“1986年度先进集体”。 1986年6月,由四川省政府组织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和洛阳市几名青年自发组织的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登上长江源头,开始了长江全程漂流探险和对长江上游区段进行科学考察的活动,历尽艰难,完成了对长江上游段的综合科学考察和长江全程漂流活动。为了真实地纪录和连续报道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四川电视台先后派出两个采访组共六名记者、编辑,随“长漂”队采访半年,从长江源头到吴淞口,途经西藏、青海、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相似文献   

3.
《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新闻照片,获得了1986年全国新闻摄影评选最佳新闻照片奖。照片反映了如下新闻事实:1986年9月10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队员雷建生、李勤建首漂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的主要险关——“上虎跳”获得成功,完成了漂流史上的壮举。去年8月下旬,当我得知中国长江漂流探险健儿已从长江源头漂到虎跳峡时,便和本报的一位文字记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纪事     
中华勇士征服天险60名记者采访“长漂”由工人、干部、科学工作者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和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1986年6月在长江源头沱沱河下水。他们历时5个多月,历经千难万险,搏风击浪,闯过250多个险滩,战胜包括地球上最深的“魔鬼大峡”虎跳峡,于11月12日、25日分别到达长江入海口,完成了科学考察,漂流探险任务,征服了这条长6300公里、落差5400米、未被人类征服过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我们新闻界,有60名记者采访了这一英雄壮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二日,我们获悉由八名青年自筹资金自愿组成的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已于五月二十七日离开洛阳,向长江源头进发,不日即可从长江源头开漂。此举的意义何在?经我们了解,早在一九八五年七月,当尧茂书首漂长江遇难牺牲后,他们为完成其未竟事业,就准备再漂长江。长江是世界漂流史上未被征服过的大河,且有可靠消息说美国坎沃伦激流探险公司已决定七月份对长江进行漂流.参加洛飘队的青年们认为,长江是中国的长江,我们  相似文献   

6.
曹辉 《新闻天地》2011,(12):71-71
知道长江已去的确切消息。是在11月8日记者节那天。当时,我无意中上了一下QQ,便看到了一组令人心碎的照片。“7日下午,他已化作一缕轻烟离我们而去,奔赴了天堂。那祭坛上,‘先考吴公长江老大人之灵位’牌位旁,长江依然在憨厚地笑着。”那时,我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毕竟,他还差一个月才满43岁啊。“先考”、“老大人”这样的字眼怎么也不应该轮到他头上啊!  相似文献   

7.
1986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于5月12日在上海揭晓。共评出好稿231篇幅,其中特等好稿有四川电视台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纪实》、河北电视台的《一个盲姑娘的追求》和人民日报的通讯《今日两地书》,另有一等好稿59篇、二等好稿78篇、三等好稿91篇。此外,还评出了23条好标题。  相似文献   

8.
1986年全国好新闻5月12日在上海评选揭晓。四川电视台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纪实》、河北电视台的《一个盲姑娘的追求》和《人民日报》的通讯《今日两地书》被评为特等好稿。这次还评出了59篇一等好稿、78篇二等好稿、91篇三等好稿。这231篇获奖新闻,记录了我国过去一年的时代风貌。一批反映改革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优秀作品《讲民主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清洁珠峰行     
能去珠穆朗玛峰脚下采访拍片,实在是机会难得。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国家环保局、中国探险协会要在海拔5200米珠峰登山大本营搞一次清洁珠峰环保活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参加,我和组里的陶冶、杨明泽受领了这个任务,于是有了一睹珠穆朗玛女神芳容的机会。在西藏采访的困难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首先难  相似文献   

10.
去青海走一趟那还是3年前的事了。杨欣,这位在80年代漂流长江的勇士在北京四处游说,争取实现他的保护长江源头的计划。“一个长江的探险者为何一下子成了一个长江的环保主义者?”我问他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以前想通过艺术手段唤起人们对长江的热爱,“现在看到这条路太漫长、太艰巨,也许到那个时候长江源头的野生动物早已灭绝了,我必须马上做起!”而这决心来自  相似文献   

11.
郭梁 《民生周刊》2024,(2):60-61
<正>哈密市将依托大海道国际探险公园项目,开启哈密探险旅游的“高光时刻”,走出一条旅游产业赶超跨越、全链条价值提升的创新之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资源丰富,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雪山与湖泊相映,沙漠与绿洲相邻……而今,位于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将迎来深度体验式的文旅新项目。1月12日,中国探险协会和哈密市共同宣布,中国第一个国际探险公园—大海道国际探险公园项目正式启动。按照规划,项目将在3~5年内完成建设。这一自然风貌和探险、文旅相融合的国际探险公园,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喜欢徒步旅行的游客及全球专业探险人士来说,无疑有着极大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的1986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和经验交流会上,四川电视台记者黎明福、秦军、姚瑶等同志拍摄的《长江漂流探险活动纪实》连续报道一组10条电视新闻被评为特等奖,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赞扬。“长漂”新闻报道组因而被评为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和四川电视台“1986年度先进集体”。1986年6月,由四川省政府组织的中国长江科学  相似文献   

13.
7月25日下午,首都新闻学会第八届全国好新闻作品发奖大会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人民日报》荣获特等奖作品《今日“两地书”》及中央各新闻单位荣获一、二、三等奖好新闻作品共72篇(幅)的作者,被分别授予奖状、奖品和奖金证明信。四川电视台的特等奖作品《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记》、河北电视台的特等奖作品《一个盲姑娘的追求》,以及张裕全国首届长城杯健美友好邀请赛报道  相似文献   

14.
3月21日,南京市建邺区副区长姜巧玲到区档案局调研指导档案工作,区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调研。局长张兴春就档案局(馆)基本情况、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5.
良师益友     
我认识长江同志,是在一九三八年的汉口。这年春天,全国记者云集武汉。为了团结广大青年记者,三月间,在党的领导下,在汉口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长江同志是主要组织和领导者。秋天,武汉外围吃紧,蒋军步步退缩,武汉的失陷,已在预料中了。“青记”决定撤离武汉,一部分同志去重庆,一部分同志去长沙,我是第一批到长沙的。长江与陈侬菲同志等也先后来了。会址设在都正街,房屋虽简陋,但大家在长江同志领导下,情绪很高。出墙报、开座谈会、出版会刊《新闻记者》。那时各报从战场上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记者张继民、陈金武著《最后大探险》一书,将由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本书以轰动世界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大陆探险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中、法、美、苏、英、日六国六名队员联手协作,在南极冰原上同严寒、狂风、暴雪、裂隙展开拼搏的一  相似文献   

17.
大江东去。重庆。鹅岭两江亭上。凛冽的寒风中,一位瘦削的年轻人凭栏远眺。他心潮如涌,象这滔滔东去的江水:长江啊!几千年来曾给予中华民族舟楫之利,鱼米之足,何以到今天,长江水运却繁荣不起来?如此富饶的长江沿岸也未得到很好地开发!这一切,如同激浪拍击着这位年轻人的心扉,作为一名记者,难道没有责任去了解它,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反映它?……这事发生在1985年1月。这位年轻人就是经济日报驻重庆记者姜洋。一个月后,机会来了。经济日报总编辑要求青年记  相似文献   

18.
宋小南 《出版参考》2006,(14):49-50
登山探险一直以来是一群粗犷豪放的男人的事,上个世纪开始,女人的身影,加入到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领域.中国的登山探险旅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数的探险者,以自己的方式漂流、攀登、徒步探险旅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以现代科学的方式延伸了祖先的脚步,填补了一大批历史空白,完成了一些相当重要的地理发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艾滋病在西方蔓延,试管婴儿成功,瑞士赞多兹化工厂因火灾大量农药流人莱茵河,夏威夷火山爆发,南极探险,长江飘流探险,抢救熊猫,……这些信手拈来的新闻,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今天“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不仅普  相似文献   

20.
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孔明领兵在祁山与司马懿对阵。一日,孔明探得魏兵半路而歇,便召集众将,分拨人马,一一授计,分别去攻打魏营。王平、张翼受计领兵而去之后: 孔明又唤姜维、廖化吩咐曰:“与汝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如见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