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还是比较注重语文学科的T具性,看重句型的转变、古诗、词语的默写、阅读理解和作文,而现时评价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也还是主要看他的考试成绩。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必须改变现有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在不能改变考试制度的情况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改革。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一是合理利用评价的正效应观念。我的体会是多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配合,有利于顺利进行评价改革。如五年级课文《再见了,亲人》,我进行尝试,对课文的课堂学习只限于读熟,但布置了两项课外作业,一是找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以小组  相似文献   

3.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人才培养中,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切实体现大学生在"三育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内涵与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办出有特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下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理念的根本意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向主体-发展性的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高等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高等教育为培养完满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高等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学习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扩展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高等教育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大学生的生活融合,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关怀的基础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基础教育人关怀符合基础教育的本性。基础教育走向人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传统教育在把人作为工具对待的同时,教育自身也沦为工具。从限制性教育走向解放的教育,包含人的解放和教育自身的解放。基础教育为培养完整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基础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应当从分离走向融合,即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人的生活融合。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新课改以来一直喊得很响,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也很不甘寂寞,从教材编写到课程安排再到教学实施,都鲜明地举起了人文教育的大旗.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文教育呢?目前,比较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所谓的人文教育就是教会做人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其精神内核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5月16日,金庸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作演讲,同时,受聘为该校的客座教授。当晚,几百名学子在科学会堂侧耳倾听,为金先生渊博的学识所倾倒,为大侠朴实严谨的作风所折服,场内掌声不断,如雷贯耳。而更多不能进入的学生则在会堂外默默守侯,以期一睹大侠风采。演讲结束后,金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人文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共同的道德范式的确认和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培育及其具体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人性提升的意义(一)人性提升:现代教育的中心现代教育的能力本位,人性提升体现在人才规格上,张扬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其解释为“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四个要素。这一人才规格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分解为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五个方面。在这五种素质中,能力素质是核心,但并不能替代或包容其他四种素质,更不能…  相似文献   

11.
张晓岚 《继续教育》2002,16(3):35-35
一、人文关怀是继续教育的重要范畴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人格、诚信、善与爱等品质的肯定。它的核心是价值,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长期以来,我们对继续教育功能的阐述,常常强调科技知识的增新、拓展;强调继续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的特点,重视继续教育与科研项目之间的结合;强调继续教育的功利性、商品性。但唯独忽视了继续教育的人文性,事实上,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与人文知识的继续教育,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诚心诚意地帮助知识分子;尊重信任"国家的宝贝",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工作、生活及政治上给予极大的关心,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里。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思想,对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高靓 《中国教师》2004,(8):10-12
一、 培训:教师眼中的无奈教师培训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参加“中国教师状况调查”一路走来,听到的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努力。直到一次类似闲聊的访谈,才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访谈对象是河南省某市一所小学的教研室主任。下面是访谈中的几段摘录:问:老师的继续教育情况怎么样?他们愿意参加吗?教师:说实话不太愿意。主要有几个问题:第一,内容繁多、重复。英语、计算机、新课程、普通话,一个接一个。不少内容是重复的,可是不学又不行。比如说,同样是计算机培训,人事部门搞一个,继续教育搞一个,两边互相又不承认,必须上两…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意蕴,道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分为三个层次.对儿童自然性需要的关怀,是对人的生理与安全需要的关怀,是基础层面的关怀形式:对儿童社会性需要的关怀,是在满足儿童自然性需要的前提下,对儿童交往、尊重等社会需要的关怀;是对儿童与自我实现需要的关怀,直接指向生命存在的意义,是道德教育的终极关怀形式.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具有鲜明的特色:先锋小说实验性质的展示,包含温情的苦难的追述,更有作家作为"人"进入灵魂深处的思考。时代的变换,是促使余华形成这些改变的历史契机,由外部因素致使个人写作视角的新发现,并一道作用于余华献给读者的文本中。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余华不仅具有先锋解构的技巧,也有对历史写实的运用,这样使得作家文本具有冷暖鲜明又交织共融的特色。余华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一直与时俱进,同时又具有共时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美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是美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高等教育中重科学、重知识传授,轻人文、轻情感熏陶的问题,通过作为人文精神集中体现的审美教育实施“人文精神”补缺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果,以及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需求,从阳光工程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高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情服务的招生理念,贯彻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境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弘扬数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着力于用数学文化来塑造学生的灵魂,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当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原则的教育政策存在不足。以关怀理念为指导,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政策的贯彻将更好的实现。回归关怀应是教育政策的应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