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儿童孤独量表》调查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发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孤独感高于非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男生体验到的孤独感要高于女生;低年级的小学生比高年级的小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即建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亲情补偿机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构建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3.
一项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地调研表明,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现象严重。由于存在校园欺凌,农村寄宿学生在身高体重、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基于维护我国学龄少年儿童平等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从农村寄宿制学校预防校园欺凌进行相关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5.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我国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办学资源的形势下产生的新型办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情况而言,存在着如下困难与问题:学校在学生生活、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责任重大,办学管理难度增加;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时间增加等问题,挑战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学管理;产生了诸如办学设施与经费不足、教师工作负担沉重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已突出地摆在几乎所有农村寄宿制小学面前,并严重困扰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和教育界极有必要在学校管理、课程教材教法、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工作职责、政策法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科学谋划,改革其中不适应的内容,激发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优势,弥补或遏制其发展中的种种缺失,以期获得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寄宿制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小学的一种主导型办学模式。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和学习适应性等状况良好,但社会焦虑水平偏高,心理发展状况年级差异与个体问题突出。寄宿导致的儿童微观环境系统的改变是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改善微观环境系统是完善寄宿制办学模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容易引起小学生寂寞、孤立、无助等不良情绪或者难耐的精神空虚感。本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教育衍生出来的特殊载体。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班主任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群体,以习惯培养为着力点,提升小学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寄宿制学校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在环境上和条件上,与城市寄宿制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上也会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主要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为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大多集中在城市、公办、非寄宿制等范畴,为深入了解江西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广大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小学部4~6年级51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后,进一步梳理出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探寻解决策略与路径,期望可以给试图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家长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举办寄宿制学校是适应农村教育工作新形势、提高农村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一项有效举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有条件的地方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12.
<正>谁都知道,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小学,也不同于中学,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设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所以说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新工作,需要从头做起。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要对这些学生们的吃喝拉撒、来往接送都要负责,是一件比较麻烦和棘手的工作。对农村寄宿制小学而言,加强食堂后勤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和群体性传染病事件的发生应是一个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党和政府非常关注民生,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优化配置农村教育结构,寄宿制学校像雨后春笋般在广大农村牧区建立起来,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农村牧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现就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我们所做的寄宿制小学生与非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我们发现,寄宿制学生相较非寄宿制学生的压力似乎更大,他们的困惑也就更多,从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在与我校实验教师的谈话中,他们的真实感受也证实了调查结果,因此可见该校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一.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成因分析(一)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1.冷漠、孤僻、胆怯。农村的寄宿制学生都是出村读书,例如:我校的600余名寄宿制学生分别来自各个乡镇农村。由于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近日,恩施市市长秦斌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寄宿制小学项目建设工作。据悉,恩施市农村寄宿制小学项目建设工作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有关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相似文献   

16.
陈立静 《湖北教育》2004,(20):22-23
举办寄宿制学校是适应农村教育工作新形势、提高农村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一项有效举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有条件的地方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管理一直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管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际经验谈了几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现状和巨大责任迫切要求学校完善教育功能.研究表明,在现有政策和财力的保障下,大规模举办寄宿制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步实现学校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完善,就一定能办好农村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宁夏274名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和300名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寄宿制学校初中生总体心理问题显著高于非寄宿制初中生,其各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也高于后者.(2)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年级差异,而非寄宿制学生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初一好于初二和初三,两类学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年级.结论: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寄宿制学校,且主要表现在初一年级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在关注知识水平、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心理素质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备受人们关注。然而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由于各种原因迟迟得不到较好的开展。笔者曾任教过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一、当前农村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了实现师资优化,教育资源公平,我县推行学校合并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