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被动到主动:一个研究生的美丽转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来乍到:孤独的心灵之旅田红的家乡位于三山一水的潇湘之地湖南,和所有由南入北的学生一样,初来乍到之时,就被北京的一切深深震撼了。诚然,北京是美丽的首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是高校如云、群英荟萃的大都市,可同时其天气之干燥、冬季之寒冷、城市之庞杂也令人咋舌,再没有比北京更能让人产生背井离乡之感的城市了。  相似文献   

2.
一、水与人类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能有数百万种生物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就是因为有水的存在。我们知道,生物的主体是由水组成的。水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人体中含水约为63畅,没有水,人类不能生存,脱水则意味着死亡。除此以外,水在人类的活动中起着制约作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一种最普通最有效的溶剂,人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一方面,人类的饮食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人消化食物、吸收养份都离不开水的作用。人类在消除体内多余热量时,则主要是通过体内和体外的水循环来实现的(喝水和出汗)。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沧浪之水"原本指汉水的一段,并不具有特殊的涵义。但《孺子歌》的诞生,特别是经孔子、孟子、屈原等的传播后,就为"沧浪之水"赋予了崭新而深刻的涵义。他们把自然之水的清浊与人的精神境界的清浊,乃至于社会的清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沧浪之水"成为高雅脱俗、清廉自守的象征,使"沧浪之水"由"自然之水"上升成为"人文之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语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念奴娇》一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他游览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面对黄州赤壁,目睹滚滚长江东流水,诗人感叹历代英雄,用“浪淘尽”把千古人物和长江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汹涌奔腾,又使人联想英雄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毁灭,唯有时间亘古不变;一切事物都如白驹过隙,唯有时间永恒奔流。时间如不竭之水,会冲刷一切,澄清一切;时间如无底之洞,会容纳一切,吞噬一切。因此词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5.
有一条河,名叫忘川,人喝了河里的水,会把什么事情都忘掉。有一个湖,名叫忆湖,人喝了湖里的水,会把什么事情都想起来。我带着两瓶水走路,走遍世界。我先喝那忆湖里的水,把一切经历重温一遍,然后我再喝忘川里的水,把一切忘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占人体总重量的50—80%。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要靠体液去进行。人体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以及人体的血液,它们是人体的“生命之河",其主要成分就是水。如果没有水,人的生命之河就会干涸。夏季,由于天气  相似文献   

7.
眉头舒展了     
<正>风呼呼地吹,一切都准备好了,观众席上的声音由震耳欲聋变得混沌起来,只见人们的眉头紧锁着,似乎能听见人们的心脏在"怦怦"地加速跳动着。好紧张!随着裁判的一声"预备",万物停止了呼吸,大家的眉头紧蹙,目光聚集在一起,跑道上的8个人瞬时被点燃了。一声令下,8个人如离弦之箭,向前飞奔。一切都停止了,只有奔跑,只有速度与时间在较量。  相似文献   

8.
水无怨无悔,这是诗人的升华,也是灵动的水的升华。本文写出了中国文人与“水”的不解之缘:诗仙李白水中捉水,最终将“他的一腔豪情融入了水中”;辛弃疾在赤壁面对东去的长江,感慨风流人物的不再和自己的壮志未酬;文天祥也在零丁洋把一身的正气和满腔报国热情倾流于水中……文人们总是钟情于水,寄情于水,而水也默默地包容了一切,承载了一切。应该说是文人们成就了“人”的  相似文献   

9.
人生茶     
江初昕 《南昌教育》2005,(B09):87-88
喝茶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可一日无此君。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甘露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微妙之变。当它放在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望着飘忽不定、上下沉浮的茶叶,不禁想起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这一种物种在演化的历程中产生了反观能力之后.就见到一切生物的生.与一切生物的死;同时也见到人的生.人的死.包括自己的生,自己的死。由于有了这种反观.遂以一个有生之生.面对着必死的命运.于是正视一切人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田荣 《教育文汇》2006,(6):63-63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演进之源,更是人类生存之基础。人离不开水,就连人体的构成,其大部分也是水。哪儿有水,哪儿就有生机,就有动力,就有人群的聚集,就有社会的繁荣,就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兴旺景致。为什么人们把中国的黄河、长江,印度的恒河,埃及的尼罗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大江大河称之为各所在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世界上各大、中、小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建在河边、江边、湖边与海边?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水的功能、水的精神、水的风格、水的活力,乃至于水的引力、张力和魔力。  相似文献   

12.
1.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 学术自由是一项特权,它使得传授真理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使得大学可以横眉冷对大学内外一切试图剥夺这项自由的人.[p19]  相似文献   

13.
金忠明 《教育学报》2008,4(4):88-96
人类文化教育存在“水”、“火”两种意象,即有软、硬模式之分,其中水的功能兼具软、硬。中国文教传统的主流是软模式,强调柔能兼刚、柔能克刚,其实质是教(育)兼(胜)政(治)。“德”育是“得”育,也就是生命教育。要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命脉,自然离不开“化”字。儒者的特性恰是点点滴滴的濡化之功,“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正体现出水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人在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视其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范型。儒家试图通过修礼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服从规律中转而驾驭规律,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智慧,水的教化意味蕴涵的是理想境界:“人我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化教育存在“水”、“火”两种意象,即有软、硬模式之分,其中水的功能兼具软、硬。中国文教传统的主流是软模式,强调柔能兼刚、柔能克刚,其实质是教(育)兼(胜)政(治)。“德”育是“得”育,也就是生命教育。要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命脉,自然离不开“化”字。儒者的特性恰是点点滴滴的濡化之功,“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正体现出水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人在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视其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范型。儒家试图通过修礼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服从规律中转而驾驭规律,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智慧,水的教化意味蕴涵的是理想境界:“人我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一条“动作活泼”、“精力旺盛”的鱼,遇到“火山爆发”或是“地震”,“失去了自由,被埋进灰尘”。朴素而平易的语言,由动到静的变化,展示出“鱼化石”的悲戚。从对“鱼化石”的凝视中,由“悲”转到“悟”,探索到人生的一种真理———“活着就要斗争。”细微描绘它的“沉默”,“连叹息也没有”,完整的外形,却“不能动弹”。这一切皆是那么悲凉!你的“绝对静止”让人心酸;你的“毫无反应”让人心疼;“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让人可怜;你“完整”却“不能动弹”更让人可愤。一切仿佛静止,一切仿佛凝固,一切仿佛在无声地…  相似文献   

16.
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工业之血液,农业之命脉,理想之能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基础物质与自然资源。然而,我们正进入一个水资源紧缺时代。水资源的定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与得到丰富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并且出现了从非常广泛外延到逐渐向本质内涵方向演变的趋势。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水资源应该是指对生物与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界的水。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各种有关教育的话题中,发现了一个叫得最响、使用频率最高的字,这就是人。如“关心教师人生”,“营造学校人文环境”,“尊重、爱护、发展一切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等等。什么叫人?我下不了定义。总觉得人就是人,人不是物,人也不是野兽。人是七情六欲的集合体。单就人的情感而言,就多种多样。比如,人有亲情,人有人情,人有山水之情,人有草木之情,人有衣食之情,人有爱情,人有民族之情,人有社稷之情,人还有另类之情。人,应当有人性;人,应当有人权。人…  相似文献   

18.
<正>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之源。两千多年前的管仲就已经认识到水是万物的本原,是派生一切事物的母体。他在《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管理,既不管财,也不管物,它的工作对象和核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人".按照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一切依靠人去发展,尽人之思、举人之力、遂人之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管理思维,学校形成了坚持、求变、无痕的教学管理思路,以人为本、于无声处求精彩的教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水在日常生活中太普通了,往往不会引起学生注意,但仔细探究,水不仅是人和一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与水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角落。下面笔者仅从中学化学复习课的角度谈谈与水有关的化学知识,以期在中学化学复习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应试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