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要牢记英雄事迹、发扬英雄精神,具有英雄情怀。习近平的英雄情怀从人民立场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在时代发展中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弘扬习近平英雄情怀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为青年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7,(2):78-83
萨满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萨满文化中很多原始、朴素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万物有灵"观念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异曲同工,共同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其中"祖先崇拜"衍生的"英雄崇拜"令萨满教影响下的民族充满战斗力量和开拓精神,这也丰富了中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时期以来"寻根"主题文学对萨满文化的重叙,张扬了"平等"、"和谐"、"雄健"的中华之美。  相似文献   

3.
<周易>包罗了天地万物和伦理纲常的各种道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周易>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容,代表着中华民族奋斗拼搏、兼容并包的民族基本精神.<周易>作为一部占筮书,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奇书".  相似文献   

4.
驩兜不是"四罪"之一的大恶人,那是民族一源的儒家观点.他是苗蛮集团的英雄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这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特性会决定着它言说历史的方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郁英雄情结的民族,这样的情结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必然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穷十年之功,研究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以史实为依据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以历史言说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文化语境下英雄们直指庙堂的理想和孤独悲凉的人生处境,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对汉民族英雄观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则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最初表达;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这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四前后,李大钊提出"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王廷义 《作文》2022,(47):33-37
<正>主题阐释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而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崇拜,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新时代的英雄,或是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或是平常日子里鞠躬尽瘁的人,或是拥有一颗无私奉献之心的人。我们只有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只有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华儿女世代崇敬自己的民族英雄,因为在我们心中,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英雄就是一座丰碑,一个英雄就是一段  相似文献   

9.
玉是中华民族审蔓现的基石.在"万物有灵"中,中国人对玉石情有独钟的情感可溯源到民族的"求食方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劳苦型英雄"与"石头情结".从神话滥觞开始,时中国后世民族审美心态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道德自律对于人们审美活动的制约,就成为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悠久厚重的华夏民族文化孕育了成千上万的民族精英,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财富。以学习英模榜样为突破口,大力创建"英雄中队",寻找人生坐标是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极好方法和途径。一、树起一面旗帜,在少年队员心田埋下英雄种子无数教育实践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成长经历表明,革命英雄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永远是滋养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为了开拓校园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强化和扩大用英雄的事迹教育队员,用英雄的精神塑造队员的效果,学校  相似文献   

11.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抗日小英雄。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与父辈们一起担起了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重担。这些抗日小英雄的事迹,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闪烁着璀璨夺目的爱国主义精神光芒。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7,(11)
民族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自立、自强、进取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绵延不绝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原点,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有着百年历史的镇江市五条街小学(镇江市民族实验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英雄"有不同认识。从最初的选择与彷徨,中国共产党将英雄观运用于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利用英雄观服务于抗日战争,发展"群众的英雄"的观点和内涵,不仅歌颂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场战斗英雄,也赞扬那些后方保障物质的生产战线的英雄,毛泽东据此适时提出"人民英雄"概念。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重新思考英雄观,将之服务于新时期各行各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重要讲话,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将之提升至新高度即新时代英雄文化,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英雄观,深刻揭示新时代英雄的本质。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历史,正是其百年光辉历程的展现。  相似文献   

14.
世界刮起"中国风"(4月6日)从"爆竹声中一岁除"的迎春之喜到"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之哀,从祭屈原的端午节到庆团圆的中秋节……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被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又一次次被拾起,古老民族强有力的脉搏被一次又一次触摸,中华之音开始  相似文献   

15.
张雨生 《高中生》2010,(19):4-5
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脊梁的民族,一旦重兵压境,外敌入侵,就会不堪一击,很快被奴役,被灭亡。产生英雄而不懂得崇尚英雄的民族,也等同于脊梁萎缩,终究会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6.
徐现峰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64-65,68
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武术中,可以领略到儒家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高校武术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导入,使武术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抗日小英雄,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与父辈们一起担起了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重担.这些抗日小英雄的事迹,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名力闪烁着璀璨夺目的爱国主义精神光芒.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任务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来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做到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国之大者",就要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国威,一个民族的民魂,是国家、民族强弱的重要象征。在老山前线打败入侵者的英雄们,打出了国威;在世界女排的大赛中,我国女排赢得“五连冠”,为中华民族振奋了民魂。体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中国的国威。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历经了由"汉民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三次转变。究其原因,是为保全中国的领土完整,并使中国永久杜绝"民族自决"的政治后患。以现代视角视之,孙中山在各时期的民族国家理论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但其最终建构"中华民族国家"的政治取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